目的: 研究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眼内炎的全国发病率及其与手术切口类型和其他因素的关系。
设计: 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性的、对比性观察研究。
参加者: 从2002 年1月起至2004 年12月在瑞典进行的所有白内障手术和同一时期内在瑞典国家白内障登记处登记在案的眼内炎病例。
方法: 通过送至瑞典国家白内障登记处的标准登记表记录病人情况和手术技术参数。除此之外,根据主要登记处的每一个数据追踪收集眼内炎的病例。使用不同的参数对于眼内炎发展可能的影响作评估。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单变量分析和线性回归法。
主要结果参数: 眼内炎的病因学和发生率;与病史和手术技术相关的可能危险因子,尤其是切口类型和位置;人工晶体植入器的使用;预防感染的方式;以及前房和玻璃体腔在手术前后存在的沟通情况。
结果: 眼内炎的总体发生率是0.048%(在225471例白内障摘除病人中出现109例)。透明角膜切口手术中发生率为0.053%,角巩膜切口手术中发生率0.036% (P=0.14, 线性回归分析)。上方切口的相应结果为0.040%,颞侧切口为0.055% (P=0.14)。前房和玻璃体腔的沟通明显是造成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01),还包括病人的年龄大于或等于85 岁(P<0.001) 以及未使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头孢呋辛酯(p<0.001)。
结论: 在瑞典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的总体发生率是很低的,可能是预防性大量使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头孢呋辛酯的结果。透明角膜和颞侧切口仅有轻度增加眼内炎危险性的可能。现有数据指出,透明角膜和/或颞侧切口的使用仅在5500次操作中较角巩膜或上方切口增加1例眼内炎病例,后者的发生率约为2400次操作中有1例眼内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