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7例中,最多注射4次,最少注射2次。用药后局部反应表现为轻度组织水肿,结膜轻度充血水肿,未见角膜、前房反应及视力下降,未见局部皮肤、黏膜坏死,亦未见流泪、睑闭合不全等不良反应。1个月后复查可见瘤体显著缩小,周围皮肤黏膜色泽正常,扪之不硬。反复注射后瘤体均能消失。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呼吸困难、发热、过敏反应等全身不良反应。随诊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12个月未见复发。
3 讨论
平阳霉素是一种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即国外的博莱霉素A5,又称争光霉素A5,其药理作用主要是能与细胞内二价铁及DNA结合,促进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产生游离基再作用于DNA,使DNA降解,从而干扰细胞分裂和增殖。有实验[4]证实,平阳霉素能有效抑制体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且以第10天差异有显著性,随时间延长效应逐渐加强。病理形态学[5]表明,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周细胞核呈高度固缩、深染,毛细血管腔完全闭塞或变窄,未见血管瘤生长迹象。海绵状血管瘤与毛细血管瘤不同,少有自发消退者。本组治疗患者年龄最小者19岁,手术治疗损伤大或无法完全手术切除。在以前的临床实践中,我们用平阳霉素8mg溶于5ml利多卡因中,取1ml瘤体内注射1~2次即可使瘤体较小者(<2cm×2cm)消退,而对瘤体大者则需8~9次,遂考虑提高局部血药浓度(改为8mg/2ml)来减少注射次数,实践证实确实如此,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那么对于累及眼睑及结膜多发血管瘤患者能否内外联合注药?经实践证明是可以的,往往皮肤面血管瘤消退要快些。用此法治疗瘤体大、多发患者一般3次即可使瘤体消退,最多4次。平阳霉素总量<30mg。间歇为1个月是考虑到让每一次注射的药效发挥到最大再行下一次注药。利多卡因是局麻药,可减轻注射时的不适,比生理盐水效果好。地塞米松可明显减轻注射后组织水肿且不影响药效,三者配合有突出的优点,易为患者接受。又因平阳霉素除了抗肿瘤外,还是一种广谱抗生素,故注射后无需辅助口服抗生素。用此法治疗眼部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经济安全、疗效快、疗程短等优点,可代替手术治疗浅表血管瘤。
【参考文献】
1 李元福.激光与平阳霉素联合治疗眼睑血管瘤.眼科新进展,2004,24(5):401. 2 孟瑞华,仇宜解,孙为荣,等.平阳霉素治疗眼睑血管瘤的临床观察.中华眼科杂志,2001,37(1):62. 3 陈叶桃.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及周围皮肤血管瘤的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2003,19(7):798-799. 4 陈光,黄应军,王永海.平阳霉素抑制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北京口腔医学,1999,17(1):29-30. 5 朱甄慧,王永秀,白景文.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体机制初探.中国肿瘤临床,1999,(26):301-302.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