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蔡旎,只知道她是我市小有名气的心理咨询师。通过QQ与手机短信向她请教问题,总能迅速得到回复。一段时间后,才知道她是位盲人。
蔡旎,31岁,供职于麦田心理咨询室,已经是个6岁孩子的妈妈了,儿子很认真地说:“我的妈妈虽然看不见,但她什么都会,还能帮助别人,真是了不起。”
孩子的话让蔡旎非常动容,“儿子的鼓励,是我生活最大的动力。”
10年前,那场改变她人生的痛苦经历她已经不愿意再提起;10年中,学盲文、学英语、学电脑、学心理咨询,加上结婚生子,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的热情,让她无暇去悲叹命运的不公。
从眼看到用手摸
“1998年,整整一年流浪于各大医院,打了无数的针吃了无数的药,还摘除了眼球。”从那以后,有着一双明亮眼睛的蔡旎开始带着没有生命力的义眼生活,多斑斓的青春岁月跌入了黑暗的世界,那年她21岁。
“生活上的不适应是次要的,精神上的空虚才折磨人。”以前,蔡旎是个爱书的女孩,“以前最喜欢缩在沙发上,光线温和的小台灯,吃着水果,看看小说。去精品店买最漂亮的信纸,摘抄书本上的段落……”如今,说起这些,蔡旎仍旧流露出无限向往的神情。
1999年,她在中国盲文出版社订购了一本《盲文自学读本》,开始用双手在黑暗中摸索另外一条读书、学习的道路。
盲文就是用小圆点组成的符号来诠释汉语拼音,蔡旎从a、b、c、d一个一个字母摸起。“刚开始时特别不习惯,用眼认字变成了用手,而且盲文没有标点也没有音调,读通一个句子需要很长时间。写字就更难了。”一把打满孔的夹尺,一个小锥就是盲文的写作工具,“写字就是在纸上打孔,两个月不到,就一手的老茧。特别是冬天,手冻得麻木了,就越发艰难。”但是,在蔡旎看来,这些都是能克服的。世面能找到的盲文读物太少,社会提供给盲人的学习机会也不多才让她最感痛苦。
通过盲文读物,蔡旎学习了按摩。之后,她获得消息——美国海德里盲人学校在福州设立了分校,面向全国盲人进行免费英语函授教学。她兴奋地报了名。 网络,让生活丰富多采
用邮寄的方式获得教材,自学后完成作业寄到学校请老师批改。“生活一下子充实了起来,教材也是用盲文编写的,学习起来还是要吃力一些。学课文、跟着磁带朗读、默单词、完成课后作业,基本上就过了大半天。”期间,她也很为互相邮寄这种低效率的联系方式感到苦恼。2004年,她发现了一样好东西——盲人读屏软件,让她再次坐到了电脑桌前,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这套软件要求完全用键盘代替鼠标操作,屏幕上光标所指的地方就会出现语音提示,将手眼并用的操作变成手耳并用。“因为以前学的是会计专业,对键盘还是比较熟悉,所以这套软件还是很快上手了。但听总不如看那么形象直观。”说到这里,蔡旎现场演示起了电脑操作。
键盘上手指不断飞舞,而“叽里呱啦”的语音提示如同鸟语。“如果电脑屏幕上有100个标题,我需要找其中的一个,就只能不断移动光标听他的语音提示,比眼睛看慢了很多。所以,加快语音提示的语速是提高效率的唯一办法,速度一快,不习惯的人听起来就是鸟语了。”
刚开始时,为了查找一本小说,蔡旎在电脑前坐了整整一天。而现在,蔡旎能通过电脑用QQ、邮件等方式,自如地与朋友们交谈,在网络中,没有人相信她是盲人。“有了网络,世界完全不一样了,即使足不出户我也觉得生活丰富多采。”此外,她在手机上也安装了语音系统,所以能和正常人一样收发短信息。
通过电脑,她开始学习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
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006年,蔡旎通过培训和考试,正式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同时,她也走出房间,开始了失明后的第一份工作。在“北师大附中”,她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蔡老师、“婧妍姐姐”(婧妍是其QQ名);她漂亮、快乐,还有些俏皮,能让你的心一下豁然开朗。
她用她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告诉大家“要珍惜身边每个学习机会,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李卉 袁方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