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报道:根据美国与中国的研究者报道,来自某实验室研究及一项临床试点研究所获得的新的证据证实,一种简单的治疗弱视或称“懒眼症”的方法是有成功希望的。
这种治疗在20岁的受试者身上显示了疗效。弱视曾被认为在8岁以后大体上已经是不可逆转的疾病。
许多弱视患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这类患者,他们在被诊断的时候对配戴一只眼罩的常规治疗已经为时过晚。该疾病仅在美国就有约9百万名患者。
该实验室的结果将在3月3日那一周的网络版PNAS的先印版本上刊载。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神经科学家吕忠林是该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吕说,希望获得该治疗的病患需要等眼科医生在他们的诊所中采用了这一非外科性疗法之后才能接受这种治疗。
吕说:“我非常乐意看到有些临床医生应用这一疗法来治疗病人。他们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确信这一疗法。”
“我们也还有大量的研究要做以改善这一疗法。”
吕说,2007年在北京某医院的一个试点性临床试验中,30位病人中有28位在经过10天的疗程之后出现了非常引人注目的进步。
“经过训练之后,他们开始使用双眼。有些人的视力变成20/20。按临床标准来说,他们已经完全正常了。他们再也不是弱视患者了。”
这些病人在标准的视力利检查表上取得的进步平均为2到3条线。吕的小组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这些改善是长期性的,有90%的视力进步在至少一年以后仍然保持着。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眼科视光学院院长Dennis Levi说:“这是针对一种重要问题的一项卓越的研究。”Levi本人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这些结果对治疗弱视及其可能的其它临床疾病都具有重要的含意。”
刊登在PNAS的那项研究显示,该训练规程(包括一项非常简单的视觉作业)所带来的益处远远超过该作业本身。吕说,弱视患者只是接受一种作业的训练,但他们却得到了总体视力的改善。
吕补充说,弱视患者取得的这些改善要比正常受试者大得多。
他说:“对弱视者来说,其神经通路处于错乱的状态。因此,病患的该系统的任何改善都会比正常人的系统所受到的影响要大得多。”
吕的小组的发现还具有重大的理论上的意义。对弱视症的不可治愈性的假设是基于“关键时期”这一概念之上的:即视觉系统在过了一定的年龄之后会丧失其可塑性及发生改变的能力。
有关关键时期的理论有部分来自哈佛医学院的David Hubel 与 Torsten Wiesel在动物视觉系统所做的试验。他们两人与加州理工学院的Roger Sperry分享了1981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吕说:“这是对关键时期这一理念的一个挑战。该系统的可塑性比关键时期理念所暗示的要高得多。我们可以大大地改善一个人在20岁时的视力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些问题。”
吕补充说,对某些功能来说仍然存在着一个关键时期,但它可能比先前想象的具有更多的局限性。
吕说:“弱视症是重新检验关键时期这一概念的一个极佳的模型。”
吕的小组的第一项有关弱视者脑的可塑性研究是在2006年发表在Vision Research杂志上的,该研究吸引了媒体界广泛的注意。
自那以后,吕接到了来自成年弱视患者的数百则电子邮件,这些人原来已经觉得自己无法救药了。
伯克利的Levi警告说,知觉学习的临床用途仍然是一个“极为关键性的问题”。Lu称其疗法为知觉学习。
Levi说:“知觉学习在实验室环境中的有效性是清楚的。但是,它最终还是需要由临床医生采用,且可能需要进行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的验证。”(生物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