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性青光眼,往往由于临床经验不足或未能作必要的检查而发生误诊,作者遇到3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50a,双眼原系高度近视,3a来视力逐渐减退伴眼胀不适;右眼重。曾在3家医院先后就诊10余次,3次测量眼压均在正常范围,以老年性白内障治疗。入院时视力:右眼数指/30cm,左眼0.1,光定位正常,能辨红绿。双眼角膜透明,前房及瞳孔正常。双眼晶状体核呈灰棕色,右眼后囊下混浊。左眼底呈高度近视改变,视盘色淡,C/D=0.7,血管向鼻侧偏移,颞下方见大弧形斑,动脉细。右眼底模糊可见视盘色浓。测眼压右2.74kPa,左眼2.31kPa;矫正眼压右3.86kPa,左3.54kPa,C值右眼0.11,左0.13。右眼管状视野,左眼视野呈向心性缩小。房角为宽角,有少量色素沉着。诊断:高度近视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右眼行小梁切除联合ECCE,左眼小梁切除,术后观察视力、视野和眼压未见进一步恶化。
例2:女,65a。双眼系近视,度数不详。10a来视力逐渐下降至不辨手指。入院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屈光不正,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眼前手动。右眼光定位不准确,仅辨红。左光定位尚可,辨红绿。前房正常。双眼晶体核性混浊。眼底窥不清。眼压:右眼2.74kPa,左眼2.74kPa,右眼行ECCE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视力0.04,不能矫正。眼底呈高度近视改变,视盘色淡,C/D约0.9,血管屈膝状。视野管状,复查矫正眼:右眼3.25kPa,左眼3.86kPa,左眼C值0.09,补充诊断:双眼近视性青光眼,左眼行小梁切除联合ECCE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0.15,视盘色淡,C/D约0.8。右眼术后点噻吗心安,后失访。
例3:男,35a。近视20a余,近2a视力逐渐下降,近视度数加深。曾在4家医院就诊,3次测量眼压均在正常范围。诊为:“高度近视性脉胳膜视网膜病变”。查体:视力右眼0.1,-900DS→0.6,左眼0.08,-11.00DS→0.5,色觉正常。双眼角膜透明,瞳孔正常,晶体透明,眼底呈高度近视改变,视视盘色淡,虽C/D约0.6,但未见明显加深,颞侧及下方见一大弧形斑。黄斑区见萎缩斑。查眼压右眼2.51kPa,矫正3.44kPa,左2.92kPa,矫正4.05kPa,C值右0.12,左0.11,饮水试验和皮质类固醇试验均阳性,房角为宽角,视野双眼均有颞侧缺损。复查眼底仔细观察左眼视盘颞侧1/3PD处可见一新月形反光。诊断:近视性青光眼。给药物控制,随访05a,未见恶化。
2 讨论
近视眼性青光眼是一种发生在高度近视眼的原发性青光眼。其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6~8倍。且90%为开角型。对两者的因果关系虽有争议,但大致有2种认识,一是认为眼压的升高引起和加速了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二是认为高度近视眼与原发性青光眼间具有相同的胶原组织病理改变。本文所遇3例均系高度近视眼。其视力减退伴眼部不适均被归咎于晶体混浊及脉胳膜视网膜退行性病性。虽测量眼压,因低于2.98kPa而未能深究之。以致使青光眼患者发展至管状视野。其诊断困难之处及临床特点有:(1)自觉症不明显。以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常被误诊为由高度近视和晶体混浊引起;(2)高度近视眼的视盘本身颜色较浅,生理凹陷较大,边界模糊有弧形斑。故临床中即使发现扩大加深的青光眼杯,也可能认作是高度近视眼的生理性改变。加之有晶体混浊,玻璃体的液化浓缩及混浊等诸多因素的干扰使青光眼性凹陷不易被发现和鉴别。例3在疑诊青光眼后才窥见有助诊断的颞侧新月形反光。这说明我们对眼底的检查还不够仔细和全面;(3)由于高度近视眼的巩膜较为薄弱,眼壁硬度(E值)偏低,如怀疑有青光眼存在应要求得球壁硬度系数,以矫正眼压并测C值;(4)视野改变:视野改变是确定青光眼的重要依据之一,但由于高度近视眼病人视乳头周围脉胳膜萎缩也可查出生理盲点的扩大,类似青光眼的生理盲点扩大之改变,因此必须将周边视野与平面视野的改变结合起来加以全面分析;(5)激发试验:凡遇近视眼有青光眼可疑病例时,除常规检查外,可做皮质类固醇试验和饮水试验。其中皮质类固醇试验强反应者占36%,是正常人的6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