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个世纪6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眼显微手术以其手术精细,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好而显示了它远胜于常规手术的优越性,推动了现代眼科手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原来无法用普通外科方法处理的许多眼内疾患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眼科新技术令人振奋
据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院长刘平教授介绍,显微手术技术是近代眼科临床最令人鼓舞的进展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显微手术仪器设备日益精良,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使其在眼科有了普遍的应用,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眼显微手术的开展已形成相当规模。其标志性的手术就是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到了20世纪90年代,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发达国家几乎95%%以上的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特点是切口小,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而稳定,手术预后好。主切口只有2.8~3.2mm大小,用超声头将白内障吸出,并可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
近年来,以所谓“冷超声”模式为代表的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技术已逐渐被接受。它的主要优点是实现微小切口,将灌注套管去除后,无套管超声针头的外径仅为0.9~1.2mm,使主切口可以缩小至1.5mm,最小可以达到1.0mm。随着专为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设计的人工晶状体的问世,现代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已趋于越来越精细,手术创伤越来越小。目前,在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已能完成1.4mm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刘平教授告诉记者,脉冲超声模式可以减少总能量释放,而实际能量更有效地被晶体吸收,产生乳化效果,有效超声时间大大缩短,热损伤几乎完全消除。高智能化超声乳化仪的出现,不仅使负压调整全部实现自动控制,而且特设稳定前房的安全装置,使操作获得最大安全性。
白内障手术的技术进步与人工晶体研发同步
各种不同的软性折叠晶状体材料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刘平教授说,硅凝胶是最早用于临床的软性人工晶状体材料;丙烯酸酯是目前普遍被看好的折叠人工晶状体材料,可被高度纯化,性质稳定,透明性极佳。Acrysof晶状体可作得更薄,更适合于小切口植入。
另外,人工晶状体设计在功能方面有很多扩展,先后出现可矫正散光的硬性和折叠人工晶状体;为透明晶状体摘除矫正高度近视而设计的硬性和折叠人工晶状体,可折叠多焦点人工晶体,带虹膜隔的人工晶状体,还有为有晶状体眼屈光矫正设计的折叠人工晶状体及可调节折叠人工晶状体等。
在美国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学会上报道了以防止蓝光损伤为目的的近似人眼透光性的人工晶状体。为了防止后发障发生,光学部直角边缘设计的人工晶状体已在临床应用。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是指光学部非球面设计,减轻像差而提高对比度的一种新型人工晶状体,成为如今临床人工晶状体发展的又一趋势。
来源:39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