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传统医患关系,在这里我们特指几百年来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医患关系。生物医学模式的特征是,医学对人的生命体的科学认识达到很高的水平,医学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出世”达到了“喷涌”的程度,医学自身越来越专业和高深,医疗技术也越来越复杂,知识密集程度前所未有。医生应该具有相应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是医疗的实践者,患者是因为自己的疾患才来找医生(即便医生本人患病,也不存在医生自我医疗的模式),因此,医患关系客观上形成了患者寻求医生帮助的基础模式。所以,生物医学模式的特征决定了其医患关系的特征是医生主动、患者被动,医生权威,患者服从。即体现父权主义(Paternalism)也称家长主义。家长主义有两个特点:一是父母以子女的利益为出发点,一切行为都为了孩子的利益,父母不允许子女决定自己的事情,总是代替或包办子女的事情。
客观地分析医学中的父权主义即传统医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医患关系合理的、有利的存在价值。在医疗实践中,医生职业的价值就是医治好患者的病伤。医生心中必然以病人康复为目的和愿望,所以医生的医疗行为的主观愿望是毋容置疑的,就如家长希望孩子一切都好一样。事实上,医生并不是为了当“家长”而当“家长”,不是为了做父亲而要“父权”,这是医生具有医学知识和诊疗技能所决定的,如果病人能够自我医治,那么医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绝大多数病人不懂医学,更没有诊疗技能,只能依靠医生的诊治,就象孩子依赖父母。就是极少数懂医学的病人(医务人员)在患病后,特别是患急重病后,也不敢轻易自我诊疗,而是要寻找最可靠的医生为自己诊疗。
作为医生都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人患病后,情绪失常、精神不稳,判断力下降,渴望医生的救治,期盼早日康复。所以,医生面对病人时一般都有责无旁贷的心理特征,都想以自己的医疗决策来救治患者。尤其是在急诊急救时,病人处于昏迷或不能自主的状态,或是病人完全信赖医生,或是病人的文化知识、智商低下,主动依赖医生时,医患关系中的这种家长主义就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了,这也就是传统医学模式有限度地存在下去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从古至今,尽管百姓对医生不乏“悬壶济世”、“再生父母”、“救命恩人”等许多溢美之词,但是医学中的家长主义还是在现代社会中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学普及、教育提高、人的观念更新等来临时,人们普遍不愿象孩子一样被 “摆布”,都希望自己或多或少地能够参与对疾病的诊治。人们的自我意识、自主人权在觉醒,这与医学中的父权主义发生了碰撞,如果医生不真正懂得人的社会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及人的心理特征,一味以简单、生硬的家长作风行医,那么医生不仅当不了“家长”,而且还治不好病人。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应实施现代医学模式,医生要更多地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念、个人意愿,用医患平等的观念和行医方式来改造传统的家长式医学模式。医学必须顺应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