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或不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对儿童后发性白内障影响的Meta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9-8-10 16:50:07 中华眼科在线

  3讨论
   
  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高发生率早已为人们所共识,并充分认识到其对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各种手术设计也应运而生。但在众多文献中,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寥寥无几,更缺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本研究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只有3篇,均为英文文献,并且只有2篇报告了随机分组方法,1篇对退出与失访的病例数和退出的理由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没有报告使用了恰当的随机方案隐藏方法,均未采用盲法,因而研究的质量不高;非随机对照试验的各文献对分组方法、盲法的采用和病例的纳入都没有进行描述,使各组之间的均衡性无法得到保证,质量评价评分较低。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采用了较为保守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对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分级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各临床研究所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31-35],难以将不同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故而我们将Nd: YAG激光治疗或二次手术治疗作为观察指标。本研究两个亚组及综合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的手术设计术后后发性白内障二次手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一期行PCCC+AV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或延迟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许多学者[24,30]认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单纯性PCCC难以达到减少或延迟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目的,必须行PCCC+AV,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就没有必要在术中一期行前部玻璃体切除。由于按照年龄分组观察不同手术设计对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的影响的文献较少,不同研究的年龄分组标准从5~8岁各有不同,所以本研究并未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Kugelberg等[21]研究认为,年龄小于62mo的儿童较年龄较大的儿童更有可能在术后因为后发性白内障而需二次手术治疗;小于7岁的儿童术中是否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对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有影响,而对大于7岁的儿童没有影响[30];罗小玲等[24]将患儿以8岁为界分为2组分析,也显示2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究竟对何年龄段的儿童有必要在术中行前部玻璃体切割,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曾有学者对PCCC+AV的安全性提出质疑,认为术后玻璃体的增殖,使患儿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率增加。在本研究中共有6篇文献对此进行了观察,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或黄斑水肿,说明这种手术设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这一结论与人们之前的印象有所不同,或许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不够长,未能涵盖所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儿童白内障术中一期行PCCC+AV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的研究。综上所述,儿童白内障术中一期行PCCC+AV较单纯PCCC,可以减少或延迟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目前高质量的研究较少,使结果的论证强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必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昱,唐罗生.Nd:YAG 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国际眼科杂志,2004;4(6):699701

  2宋艳萍,丁琴,刘琼,赵霞.Nd:YAG激光切除儿童后发性白内障50例.国际眼科杂志,2005;5(3):564565

  3丁正华,严宏,王建伟.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和药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国际眼科杂志,2006;6(2):412 416

  4段智博,刘新平.后囊膜人工晶状体夹持法防治儿童后发性白内障28例.国际眼科杂志,2006;6(3):629 631

  5 Schaumberg DA, Dana MR, Christen WG, Glynn RJ. A systematic overview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Ophthalmology,1998;105(7): 12131221

  6 Yamamoto M, Dogru M, Nakamura M, Shirabe H, Tsukahara Y, Sekiya T. Visual function following congenital cataract surgery. Jpn J Ophthalmol,1998;42(5):411416

  7 Vasavada A, Desai J. Primary posterior capsulorhexis with and without anterior vitrectomy in congenital cataract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7;23(suppl 1):645651

  8 Maltzman BA,Haupt E,Notis C.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t time of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time interval before capsulotomy for opacification. Ophthalmic Surg,1989;20(5):321324

  9 Lambert SR, Drack AV. Infantile cataract. Surv Ophthalmol,1996;40(6):427458

  10 Cohen K. Congenital, pediatric cataracts require special care. Ophthalmol Times,1999;24: 16

  11 Morita S, Kora Y, Takahasi K, Fukai H, Hayashi 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a child with monocular cataract and anterior 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1;27(10):477480

  12 Fonton S, Keefe MO. Primary posterior capsulorhexis without anterior vitrectomy in pediatric cataract surgery: longer term outcome. 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9;25(6):763767

  13 Vasavada A, Desai J. Primary posterior capsulorhexis with and without anterior vitrectomy in congenital cataract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7;23(Suppl 1):645664

  14 Zetterstrom C,Kugelberg U,OScarson C. Cataract surgery in children with capsulorhexi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apsules and heparinsurfacemodified intraocular lense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4;20(6):599601

  15 Pokroy R, Pollack A, Bukelman B. Retinal detachment in eyes with vitreous loss and an anterior chamber or a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2;28(11):19972000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后发性白内障,系统评价)的信息
      热门图文

    一分钟和熊猫眼说拜拜

    林志玲教你拯救"绝望黑

    养出“媚眼”的七种对

    彩虹萤光眼妆缔造闪亮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保健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浙江眼科网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