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斜视是一种以双眼复视、眼位偏斜、眼球活动受限为临床特征的眼病。近年来,我们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以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该病6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3例患者中男41例,女2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月。有脑血栓病者14例,糖尿病者12例,外伤5例,无明显病因者32例。均为单眼发病,右眼35例,左眼28例;属内直肌麻痹18例,外直肌麻痹37例,直肌斜肌混合麻痹8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1)眼位偏斜;(2)眼球向某一方向运动受限;(3)第1斜视角>第2斜视角;(4)复视;(5)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吐。
1.2 治疗方法 中药基本方:羌活10g,防风10g,白芷10g,当归10g,地龙15g,川芎10g,白芍12g,全蝎10g,天麻10g,白术10g,茯苓10g。中医辨证分型如下:(1)风邪中络:风邪外袭,直中经络,则筋脉拘挛。证见:发病急,一目偏斜,眼珠转动受限,视一为二,兼见头身酸痛,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法:祛风散邪,活血通络。基本方加菊花、钩藤。(2)风痰阻络: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湿阻络,筋脉迟缓。证见:发病急,可见一目偏视,眼珠转动失灵,视物昏花,视一为二,兼见胸闷呕恶,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弦滑。治法:祛风除痰,通利脉络。方药:基本方加竹茹、佩兰、陈皮、半夏。(3)肝风内动:肝血亏虚,不养筋脉所致。证见:突发目偏视,视物昏花,复视,兼见头晕耳鸣,面赤心烦,舌红,苔薄白,脉弦数。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方药:基本方加生龙骨、生牡蛎、钩藤、僵蚕、白附子。(4)瘀血阻络:因头部外伤而损伤目络,气滞血瘀,风邪乘虚而入。证见:目偏视,眼珠转动受限,或有眼痛,外眼及眼内瘀血,舌红,苔白,脉弦。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病变早期基本方加桃仁、红花、丹参;后期可加党参、黄芪。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1)痊愈:眼位正,眼球各方位运动自如,复视消失。(2)有效:眼球运动受限部分恢复,复视分离像距离明显缩小。(3)无效:眼球运动受限及复视像检查同治疗前。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痊愈54例,有效7例,无效2例;痊愈率85.71%,总有效率96.8%。见表1。
表1 各证型疗效统计(略)
3 体会
麻痹性斜视属于中医“风牵偏视”,“视一为二”,“目偏视”等范畴。本病病因复杂,多突然发病。外感风邪是主要致 病外因,素体脾胃虚弱,肝血亏虚或风痰之体是易致病之内因,风邪常趁虚而入或内外合邪,邪客于目络,致目络受侵、受阻,使其失去正常功能,出现目偏斜。基本方用羌活、防风、白芷祛风散邪;当归、白芍养血柔筋,使祛风而不伤津;复用川芎、地龙和归、芍相协,使之活血通络,血活则风散;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以助生化之源;全蝎、天麻平肝熄风,通络止痛。以上4型虽病因不同,症状有异,但均由风邪阻络而起,故宜运用本法扶正祛邪、疏通经络。风邪即除,经络畅通,筋脉得到气血濡养,功能恢复正常,则诸症缓解。本病以中老年患病居多,若经及时正确的理疗,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4.
作者单位:054001河北省邢台市眼科医院
(收稿日期:2003-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