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实验性近视眼性质研究

http://www.cnophol.com 2009-10-19 9:50:24 中华眼科在线

  Figour1 Equatorial sclera of chicken lid-sutured eye,HEx400(OS)鸡眼睑缝合病理图:

  赤道部巩固 HEx400(左)

  Figour2 Equatorial sclera of chicken control eye,HEx400(OD)鸡眼对着病理图示:

  赤道部巩固膜 HEx400(右)

  Figour3 Posterior pole sclera of chicken lid-sutured eye,HEx400(OS)鸡眼睑缝合病理图:

  后极部巩固膜 HEx400(左)

  Figour2 Posterior pole sclera of chicken control eye,HEx400(OD)鸡眼对着病理图示:

  后极部巩固膜 HEx400(右)

  3 讨论

  已知动物实验是研究近视眼的重要手段,特别当Wallman等[3]应用鸡诱发典型的近视模型后,鸡作为实验对象已被更多研究者所采用。尤为引起人们兴趣的问题是睑缝合后所呈现的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的表现为何如此明显、与人的近视眼有何异同、可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有何方法与途径减少这类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由此试图阐明人类近视眼的发病机制及控制办法。

  研究表明,出生鸡睑缝合后,由于在发育期阻断了视觉信息的输入,可迅速诱发典型的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表现特点为屈光度高、发展快、眼球有多种器质性改变。现已初步明确睑缝合引发的这些病理改变,主要存在有视网膜机制,即异常的视觉活动,通过神经途径,使人眼结构发生一些特异性的改变。实验的另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结果是,通过阿托品及切除睫状神经后的作用观察,均否定了在近视眼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调节机制[4,5]。

  与动物实验模型比较,可见人的近视眼的特点,既有类同于人工角膜散光所致之单纯性近视眼(仅以屈光改变为主,度数低、发展慢,眼球除前后径轻度延长外,无其它器质性改变),亦有类同于睑缝合所致之继发性病理性近视眼(进行性发展、屈光度高、眼球有典型的病理改变等)。
 
  通过近视眼的动物模型,可在整体上认识与分析人眼近视的发生发展的可能影响因素,但不能简单地用动物实验结果来解释人近视眼的本质与机制。因为人的高度近视眼有其特点,与实验动物所呈现的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并非相似[6]。

  Zadnik等[7]指出,近15a来利用动物实验的知识,大大扩展对人眼近视的了解及利用,但用以比较人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者,尚有很大距离。因为人眼在正常情况下并无类似睑缝合的形觉剥夺环境,通常多数少年儿童近视程度并不严重,且动物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的敏感期远早于青少年。在睑缝合形成的剥夺性近视眼的基础上,玻璃体腔内注射阿托品,可使近视程度降低,其表现及规律本文结果与其它作者报告一致。阿托品的确可影响近视眼的程度、抑制近视的发展,但不能阻止近视眼的眼球病变的发生或使其逆转,单纯降低屈光度,并不减少近视的实质性病变。近视眼的主要表现实际上是玻璃体腔的延长。然而对继发性、病理性近视眼来说,更重要的是球积的增大。

  故睑缝合所造成的剥夺性近视眼,从整体上看其性质属于一类继发性的近视眼,是视觉(形觉)刺激完全被切断后所造成眼球的一种病理状态。这一情况亦见于人眼,如Twomey等[8]报告幼儿期的角膜混浊可致眼轴延长,Calossi[9]报告起于幼儿期的外伤性白内障普遍眼轴延长,Munoz等[10]还提及高度近视可见于眼过度遮盖的患儿。已肯定,视觉经验受到限制,可影响眼球发育。视网膜上图像的质量在保持正常视觉与正常屈光上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均表明在人眼发育过程中,正常视觉信息的阻断,即可诱发近视眼。

  研究发现散光所致的近视眼有以下特点:发展慢、屈光度低、眼球改变小。但从轴长增加来看,已形成的近视眼是器质性的。但作为一种去焦现象(由于散光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朦胧影的作用)所造成的近视,是一种适应性的结果。

  基于以上大量的实验观察及所取得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的数据,特对实验性近视眼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所得结论,随着工作的深入与认识的提高,还可作补充讨论。

  作者单位 200540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眼科(胡 磊现在 271000 山东泰安市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Sep 29,1998

  From the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Jinshan Hospital,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540,P.R.China (Now,HU Lei is at the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aishan Medical college,Taian 271000 Shandong Province,P.R.China)

  参考文献

  1 汪芳润.近视眼.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198-211.

  2 Edwards MH.Animal models of myopia:A review.Acta Ophthalmol 1996;4∶213-219

  3 Wallman J,Turkel J,Trachtman J.Extreme myopia produced by modest change in early visual experience.Science 1978;01∶1249-1251.

  4 McBrien NA,Moghaddam HO,Reeder AP.Atropine reduces experimental myopia and eye enlargement via:a nonaccommodative mechanism.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3;4∶205-215.

  5 Schmid KL,Wildsoet CF.Effects on the compensatory responses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lenses of intermittent lens wear and ciliary nerve section in chicks.Vision Res 1996;6∶1023-1036.

  6 Bell GR.Biomechanical considerations of high myopia:Part I-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J Am Optom Assoc 1993;64∶332-338.

  7 Zadnik K,Mutti DO.How applicable are animal myopia models to human juvenile onset myopia? Vision Res 1995;5∶1283-1288.

  8 Twomey JM, Gilvarry A, Restori M, et al.Ocular enlargement following infantile corneal opacification.Eye 1990;4∶497-503.

  9 Calossi A.Increase of ocular axial length in infantile traumatic cataract.Optom Vis Sci 1994;1∶386-391.

  10 Munoz M, Capo H. High myopia following excessive occlusion therapy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Br J Ophthalmol 1995;9∶297.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实验性近视眼,鸡,动物实验)的信息
      热门图文

    秋季 阻击眼部干纹蔓延

    解决眼部问题 爱上清秋

    眼妆窍门改善浮肿金鱼

    秋日明眸护理点睛之术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
    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