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有对生命的渴求,生的愿望是他们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然而在何志绪小学毕业,即将跨入中学大门,开始人生新的旅程的时候,命运之神无情的粉碎了他儿时五彩的梦,一次意外的事故使他双目失明,并失去了一只左手,那时他只有11岁,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光阴似箭,随着岁月的流失和年龄的增长,他开始萌发对人生新的思考,是听从命运的摆布就此而沉沦,还是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去追求人生的真谛,翻开人类文明史,海伦凯乐、保尔可查金等英雄事迹,激励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黑暗,走向光明。他想不靠家庭、社会、他人怜悯而生存,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寻找盲校读书,学知识、学技能才能立足于社会,做一个残而不废,志在奉献的四有新人!
希望的火焰再次点燃他理想的火炬,他决定自己离家寻找盲校,一次、两次……都被家人发现并阻止了,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担心他离开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失败乃成功之母,第三次他成功了,手持竹杖在弯延崎岖的山路上,步履艰难的朝火车站方向前进着,一步、两步、三步……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但他愿用血去换取光明,因为他渴望光明,竹棍磨破了手指,石子擦破了脚趾,跌倒了又坚强的爬起来继续前行着,经过艰难的行程,走完了十多里山路,到了火车站,一列南下的列车正风驰电掣般的开了过来,它将带着他去迎接新的黎明,开创新的生活!
1985年9月,他终于到了梦寐以求的成都盲校,开始了学生生活。他从此开始了重新谱写他生命的乐章。5年的盲校生活,他学会了盲文,掌握了过硬的按摩推拿技能。1990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家乡江油,开始了极为艰苦的创业,创办了当地第一家盲人按摩所。创业初期由于资金短缺,设备极为简陋,仅有两张木制按摩床,生意较为清淡,经营状况不佳。为了尽快扭转这种艰难局面,他省吃俭用,把有限的资金尽量投入到店面的维修及设备的添置上。通过滚雪球式的发展以及较灵活的经营方式,生意才逐渐好转。但为了更好的发展,1999年3月,他只身来到了绵阳市涪城区,开始了更为艰辛的创业。在桃园路创办了一家个人独资企业“何氏盲人按摩院”,床位20余张,员工十多名,由于刚到绵阳,社会基础差,客人不了解,加之很多人对保健按摩有一定误解,一年下来,除开房租,员工工资及其它开销,几乎没有利润。针对这种窘迫的局面,他常常一个人独自思考,究竟要怎样才能把店面扩大,把生意做好,让这一古老而传统的理疗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于是他便从宣传入手,印发一些宣传资料进行发放,以及在小区内旋挂宣传横幅,以优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招揽客人,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行业,从而接受正规而专业的保健按摩服务,同时开展一系列优惠活动,真正让利给消费者;大量免费招收学员,进行强化培训,亲自手把手教学员学习按摩手法的操作,给学员讲解按摩的相关理论知识,想要把生意做好,必须要规模化经营,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从综合服务入手,由过去单一的保健按摩服务又增设了浴足、理疗、刮痧等新项目,很快就赢得了客人的认可。生意逐渐好转,他把所有的收入投入到第二家分店的开设。就这样,通过十多年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今天,企业已初具规模,现在绵阳城区内共有总院一处,分院三处,按摩师职业培训学校一所;按摩院营业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床位200余张,从业人员100多名,其中视力残疾人50余名,其他均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员工人均收入都在二千元左右;还在城区内购买了两处经营性用房,面积1000余平方米,每年向国家固定纳税壹万肆仟余元。
他在经营好、管理好按摩院的同时,还充分利用按摩师职业培训学校这个平台,作为就业和创业的孵化基地,大量培训学员,让他们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在培训过程中,每一期培训班专业课均由何志绪亲自讲解,从不保守,把自己所有的技术传授给学员,同时还教他们怎样去经营和管理好企业;十多年来,何志绪共向社会培养并输送了上千名优秀的专业按摩从业人员,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有双目失明的盲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就业率达100%。市场需求大,前景看好,他们当中有绝大部分现已自己开店成了老板。
汶川地震之后,何志绪积极争取相关培训项目,2009年四川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盲人按摩高级班200名学员在他校成功并顺利完成培训。同时还争取到了中国盲协以及“光明天使基金会”在全国十个省市自治区举办的农村扶贫盲人按摩师培训30名,现已毕业并全部就业。承接了农民工培训100名,也已全部顺利毕业。去年学校为国家纳税2万余元。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作为市盲协主席,他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和香港某慈善机构前往北川、江油、涪城特校等处看望受灾盲人朋友,送去盲杖、收音机等礼品。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及助残日,他都组织全市城区盲人按摩院的盲人按摩师上街为民义务按摩。2009年国际盲人节,他努力争取到省盲协工作会在绵阳召开,并举行了盛大的节日庆祝活动,为50多名盲人朋友赠送了收音机等礼品。他积极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应邀到一些学校作演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们做一个有志青年,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因办学事迹突出,2003年12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民办教育先进个人”以及“四川省自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