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卫生局出台了《关于在本市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沪卫医政〔2011〕094号)》。通知指出“临床、口腔和中医类别医师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多点执业,执业地点总数不超过3个”,“执业医师已注册的执业地点为第一执业地点,增加注册的执业地点依次为第二、第三执业地点”。
该通知有两条硬性规定,即“医师需具有中级及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能够完成第一执业点的工作,并取得第一执业点医疗机构的书面同意”。
中级以上医学职称的规定是为了医疗安全和质量考虑,而征得第一执业点医疗机构的书面同意这一条件,算是打开了锁在医生双手上的一只“手铐”。无论如何,医疗行业最具活力的生产力要素——医生,就此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医生在执业范围上会变得越来越自由。
直到该政策出台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对医生的执业限制始终没有改变,而笔者以为,医疗行业真正的生产力既不是豪华的建筑,也不是昂贵的医疗设备,而是医生。医生的执业限制不解除,就很难有真正的医改。
本次上海市卫生局出台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促进本市国际医学园区建设与发展,鼓励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位于浦东新区)和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位于闵行区)设置的医疗机构开展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医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笔者自2004年从事医院投资业务至今,遇到或看到大量巨额投资的民营医院在挣扎中生存。社会资本投资医院,买地、盖房子和买设备都很容易,但若想邀请到好医生、好专家,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国有三甲医院垄断了所有的高端人才,大量的高端人才宁愿拥挤在三甲医院里,甚至被排挤、被搁置,也不愿或不敢到薪水更高的民营医院去就业,更别提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了。
预计94号文的出台,对民营医院是重大利好消息,对医院行业引入社会资本办医,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医院行业的人才争夺战,也已经处于一触即发的边缘。
对公立医院而言,手里仍然捏着94号文的一把保护伞——“医师能够完成第一执业点的工作,并取得第一执业点医疗机构的书面同意”,因此医生的自由度还将在放与不放的困境中徘徊一段时间。
对于民营医院而言,他们已经摩拳擦掌,积极备战,以期拿出最好的待遇和最佳的执业环境来吸引医生的加盟,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无论如何,这意味着医疗市场的坚冰正被打破,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盛宴或将开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