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眼科名医蔡瑞芳近日宣布,因发现患者术后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不再做激光近视矫正手术。 这一消息在网上传开后,迅速引发关注。记者电话连线我国大陆地区激光近视手术第一人褚仁远。
褚仁远说:“没有一种手术能规避所有风险,做到绝对的可靠安全。但是,现在使用的都已经是五代设备了,精确性和安全性都是有保证的。”
第一批病人尚无因此就诊
在大陆地区,第一例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由上海的褚仁远教授,于1993年开展。
16日下午,记者电话连线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教授、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眼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褚仁远教授。
对蔡瑞芳教授提到的多例视力急剧下降患者,褚仁远认为,这是否因手术本身出现了不良反应,目前还没有定论。“我在1993年手术的病人,目前没有因此而前来就诊的。”
另外,10多年前做激光近视手术,台湾医生用的是十几年前的德国机器;而现在使用的是第五代设备,进入全新而且成熟的时期,精确性和安全性都更有保证。
“并发症在几千分之一”
但褚仁远表示,每种手术都有它技术上的缺陷,都有潜在的风险,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可靠安全。“激光近视手术也会出现术后并发症,但已被限制得很低很低,在安全范围内,保守估计也是几千分之一。”
他说,即使有术后并发症,多半是出现眩光等情况,尤其夜间开车时会不适,但一般半年后会消失。一般来说,这样的患者本身近视度数都比较高,极少数高度近视的患者还会出现视网膜脱落,但这些后遗症与很多因素相关,比如器械消毒不彻底、术后护理不当、禁忌症筛查不严格等。
“国内近视手术炒得过热”
最后,褚仁远对当前部分医院的“急功近利”进行了批评:“和国外相比,国内近视手术炒得过热。个别医疗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将近视手术"变味"了。”
据了解,一直以来,个别医疗机构在一味渲染其正面效果,而对其风险回避不谈。还有些医生擅自放宽了手术标准,在选择手术对象时急功近利。他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增高。
【扬州情况】
扬州尚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近四成近视患者并不适宜
“台湾专家有出言轻率之嫌,他的言论没能拿出充分的证据。”昨天,扬州某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卞少藩表示,该中心一年要做约1000例激光近视手术,7年多来尚未发现一例严重并发症患者。
感染说法“很难成立”
卞少藩告诉记者,他得知此事后,上网仔细阅读了台湾这位专家的发言。“他说的情况,不仅我从医以来没有遇到过我们每年都要做近千例就是翻查国内外的大批医学文献,也没找到。”
卞少藩进一步解释说,蔡瑞芳认为最近接诊的多例患者视力出现急剧下降,是因为10多年前进行激光近视手术,引发角膜瓣感染所致。“这点很难成立。角膜瓣感染确实是激光近视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但它的发病较急,必须当即进行处理,不可能影响到10多年后。蔡教授要想证明二者间的联系,除非能证明患者的角膜瓣感染了10多年。”
他表示,按照学界的规范,提出这样的观点,不能仅凭借猜测,应该有充分的调查研究,最好还是能在权威学术期刊进行发表。毕竟,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视力出现急剧变化有多种可能。“但是,从目前的报道来看,蔡瑞芳教授的结论并没有充分的调查和证据来支撑。出言未免太过轻率。”
对此,台当局也表示了相同观点。台湾地区“卫生署医事处长”强调,除非医师见解发表在国际期刊,且经医学会科学讨论认为手术确实不再适合,否则“卫生署”不会禁止这项手术,其他国家也未明文禁止该手术。
近四成患者不适宜手术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激光手术。角膜厚度就是其中一项条件。有统计显示,近四成的近视患者并不适宜做激光近视手术。
“激光近视手术虽然简单,但对于各种禁忌症的要求十分严格。手术之前要进行20多项检查,大约要花去一个小时。”卞少藩表示说,他们每年在前来就诊的近视患者中,还要淘汰掉15%,而国内这一比例一般在10%。“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手术后,一般不会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他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像飞机出现事故一样,可能的因素很多。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航空技术本身有问题。而且,飞机越来越先进,也会将风险降至更低。”
此外,目前还存在一种人工晶体植入的方式,在眼球上切一个小口,植入人工晶体,可以代替激光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