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徽医科大学承担的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中国和意大利人体结膜吸吮线虫病: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研究”取得了重要发现和突破,纠正了以往教科书中对结膜吸吮线虫的媒介宿主的错误认定,对两国流行区人畜眼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该项成果由安徽医科大学与意大利Bari大学合作研究取得。近日,安徽省科技厅委托安徽医科大学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认为,课题组完成了结膜吸吮线虫传播媒介冈田绕眼果蝇(Amiota okadai)的野外采集捕获、实验室饲养、繁殖传代与实验感染等生活史全过程研究;对安徽省部分山区本病的传播媒介进行了调查,并获得人体感染病例标本,进行了保种和实验研究;建立了媒介果蝇的捕获方法和鉴定特征;首次发现除了冈田绕眼果蝇外,大绕眼果蝇(A.magna)也可以在实验室获得感染,可能成为T.callipaeda的又一传播媒介,这一结果是有实验室和文献记录的首次发现和重要突破;对亚欧两种媒介果蝇生物学、生态学以及主要遗传标志进行对比,揭示了欧洲媒介果蝇Phortica verigata和亚洲的媒介果蝇A.okadai形态学的相似性和ITS序列的差异,提出两种果蝇为同种异名。
该项目在合作过程中,外方专家来安徽省访问研究,对结膜吸吮线虫病以及其他畜牧传染病、寄生虫病防治进行了技术指导。本项目研究成果已编入全国高校规划教材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