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称他神童,因为他是医学、生物、物理学博士,24岁便执教于哈佛;有人称他教授,因为他是一名研究视觉神经的科学家,是世界眼科组织主席;有人称他慈善家,他创办的“奥比斯”计划已经让无数贫困地区的眼疾患者重见光明。而在这所有头衔之外,他还是一位艺术家,他发明了“折光画”,与张大千、齐白石等一起入选近百年来在中国画坛上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99位中国艺术家。他叫林文杰,“林文杰艺展:和谐之视野”昨天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林氏独创的“折光画”拓展传统水墨画的触觉和表达空间,吸引了无数观众好奇的眼光。
一身简单的唐装,一脸谦和的笑容,很难想象眼前这位低调而朴素的中年人就是横跨医学、生物科技、慈善事业和诗书画领域的国际大师林文杰。杨振宁教授对林文杰的艺术有此评价:“文杰的画,灵感与技巧兼而有之。科学家有此造诣者迄今无双。”
一位科学家如何能在艺术上有此造诣?大家都很好奇。林文杰说自己从小就热爱画画,然而不识字的母亲坚持认为学科学才是成才之道,“于是我就先选了不需要写论文、也没有课后作业的数学,因为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毕业,让我有更多时间来画画。”16岁便上了大学的林文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6年内获得数学学士、理论物理硕士及医学生物物理博士,继而深造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师从两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成为一名视觉神经科学家。
尽管艺术家的天马行空和科学家得认真严谨几乎是两个极端,但林文杰却将这两者完美融合,“研究科学的经历令我可以把对视觉艺术的爱好融合于视觉科学里,在学习生活中追寻个人理想。”林文杰认为,无论是科学、艺术或是经营企业,相同的基础都是创意,“一分好奇,一分热爱,这便是创意的开始。”对于林文杰的成功跨界,上海博物馆馆长、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研究员陈燮君认为:“林文杰把微观、宏观结合在一起,从此视觉艺术通过眼科医生的视觉进入了新境界。”
折光画改写画坛颜色
林文杰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发明了“折光画”,或称“纳米艺术”,这与他所做的科学研究不无关系。1980年,他在冲晒作分析研究用的眼球黑白照片时,在相纸上却发现局部黄及褚的效果。换作别人便会把照片丢弃,重新冲晒一遍,但身为一名科学家,林文杰以追根究底的精神,对此现象作了深入研究,经过两三年,终于研究出一种新的绘画技巧,即在黑白印相纸上,以不同的稀释显影液、定影液等形成不同的颜色,再用笔描绘出不同的图案,由于完全不用颜料,而以光的折射来产生色彩,“折光画”被认为是改写画坛颜色的创举。
尽管林文杰的艺术道路上没有正式拜过师,但多年来结识张大千、赵少昂、杨善深、关山月、周世心等名画家,获得他们的指导,在艺术表现上受中国山水花鸟画影响,他画的折光画,很多题材都与中国画相似。香港知名艺评人张颂仁认为,折光画对中国水墨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贡献。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中国画在当代艺术圈中变得式微,没有挑战当代新潮的画家和作品出现。折光画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媒介,却与水墨画的工具性质很接近,“画传统画的人可以有新的刺激,新的观众,它的技术又有一些新感觉,可以拓展水墨画的表达与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