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会儿正在忙着,咱们晚上八九点钟再联系吧!”打通重庆市北碚区西河村村医周月华电话的那个下午,她告诉记者,由于正赶上一些季节性疾病高发,加上要迁就村民的空闲时间,近来一段时间自己都要忙到很晚才离开村卫生室。
“我是一个残疾人,如果能为别人解除痛苦,我想我的痛苦也会少得多了。”22年来,只要乡亲们需要,周月华总是随叫随到。
村里镇上两头兼顾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里,周月华一天都没有休息,而是跟平时一样每天给村民看病。“我一离开,大家肯定看病不方便。如果需要出门办事,我都会提前跟大家说一声,约好看病时间,免得病人着急。”
周月华说,自己最担心的就是村里的人越来越少,村卫生室也越来越冷清,以前自己一天能看十几个病人,现在少的时候就只有两三个病人。她想到镇上开个诊所,为更多的人服务,却又放不下村里的老人。而现在,周月华想出了一个两头兼顾的好办法:每天抽出半天时间到镇上给人看病,能看五六个病人。“到镇上的路比较好走,都是丈夫用摩托车把我载到镇上,有时候他抽不出时间,我就自己打‘摩的’去。”
周月华说,村里的公路修得一年比一年好,能走摩托车的路也越来越多,所以自己出诊比从前方便多了。“当然,遇到不能走车的山路,丈夫还会背着我走。”
“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期待小病在村里解决
作为一名十八大代表,周月华说自己有3个建议:一是希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水平,让村民实现小病不出村;二是希望加大对村卫生室基本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老百姓的看病条件;三是希望通过更多的传播途径加强健康教育,让老百姓提高防病意识,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在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后,周月华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她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在给病人看病时,如果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情况,就会到互联网上去查找相关知识,看看通过哪种办法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晚上不管工作到多晚,都会结合白天的疑问继续上网学习,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