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21日,湖北巴东县中医院46岁的护士王飞越因肺癌去世,生前,她通过本报表达了希望捐赠眼角膜的愿望。在本报记者的见证下,她实现了自己的遗愿,成功捐出了角膜;她走了,目光依然明亮。 记者金思柳 摄
60岁的杨爹爹已经等了2个多月了,可是还没有任何眼角膜的消息,他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看到希望的曙光。杨爹爹患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如今视力下降严重,医生告知药物已经无法控制病情了,只能做角膜移植手术。
角膜炎把杨爹爹折磨得够呛。一把年纪的他每天要买菜、做饭、接送上小学的孙子。由于视力模糊,做家务都得摸着做,因为看不清楚,身上经常被磕得青青紫紫的。接孙子上下学,他完全靠眼缝中微弱的光线和对路线的熟悉,即便如此,仍会冷不丁被地上的石头绊倒。
农民工小邓比杨爹爹的情况更糟糕,因为他复明的希望彻底破灭了。5月,30多岁的小邓因啤酒瓶爆炸,被碎屑划伤左眼,3天后眼球上方出现白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点越来越大。一个月后,他被爱尔眼科医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医生说,由于就诊太晚,真菌已长到角膜深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必须尽快进行角膜移植。可是等了20多天,没有出现一位角膜捐献者。多方联系其他眼库,也都没有合适角膜。
8月份,邓磊眼睛开始流出牙膏状液体,医生示意再也不能等了,必须摘除左眼球,因为他的感染已波及到眼内,如果不摘除眼球会引起更大范围的感染。如今他的左眼已经装上了义眼(即假眼)。
两大眼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骆钢强介绍,武汉市约有盲人20万,其中近50%属于角膜病。这意味着,从理论上,除了已失去手术机会的盲人,约8万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复明。据各大设有眼科的医院统计,武汉每年约有4000人在苦苦等待角膜做手术。“但我们的眼角膜库长时间都是‘零库存’状态,来一个角膜就用一个,完全供不应求。”
武汉市红十字会目前指定的角膜捐献登记接收站有两家,一家是同济医院,一家是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同济眼科李贵刚教授介绍,同济眼库2003年10月1日挂牌成立,至少可容纳一百对眼角膜,但一有新鲜角膜捐献,马上就被使用了,已成功实现角膜捐献80余例。而爱尔眼科医院捐献接受登记站从2009年8月成立至今,登记的捐献眼角膜者仅86例,实现捐献36例。也就是说,10年来,有120位武汉人成功捐出了自己的角膜。
因为角膜资源紧缺,一位捐献者的一对角膜至少要供两个患者使用,也就是说,每位患者只能复明一只眼睛。骆钢强说,除非患者情况紧急,不马上做角膜移植,眼球就会溃烂、坏死,或危及生命,才可能“因祸得福”,使用两片角膜。为了更好地利用角膜,医务人员还尝试将角膜分层、分片。但由于患者自身疾病的原因,角膜移植无法保证一次成功,移植过程偶有损耗。把这些因素综合考虑进去,武汉市120位志愿者的角膜约使240人重见光明。
骆钢强说,目前,捐献遗体、器官、组织使用的是同一份登记表,其中以勾选方式注明愿捐出角膜、某一器官,或遗体的全部。12年间,共有7000人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他们都同时选择了角膜捐献。
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角膜病科主任曾庆延介绍,由于供体紧缺,捐献的角膜只能优先给那些重症患者(严重的感染性角膜疾病)和登记靠前者。因此,有些患者同时在全国多个城市排队登记,哪边先等到角膜就去哪里做手术。患者一般需要等待三个月才能有角膜安排到手术。
角膜捐献者凤毛麟角
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之所以还不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等传统观念是重要原因之一。有时候本人愿意捐献,但是家属并不同意,最后关头打了“退堂鼓”。骆钢强表示,有很多志愿者前期签写了角膜捐献协议书,但是后来都不了了之了。
骆钢强说,角膜移植费用只需1万多,除去医保报销部分,个人只承担几千元。同时,角膜移植的技术也非常成熟。这意味着,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多数患有眼疾的人都可以重见光明,但角膜短缺成为当中唯一障碍。“武汉每年因各种原因死亡人数达五、六万,但角膜移植仅完成不到50例。这折射出人们生死伦理的传统观念仍然较重。”
爱尔眼科捐献接受登记站工作人员明维回忆,曾经有一位家住仙桃患了食道癌的杨先生在生前签下了角膜捐献协议书,其妻子也表示同意。但是当角膜捐献接收站工作人员接到其妻子的电话,前去取角膜时,受到了杨先生其他亲戚的阻拦。其亲戚认为,死都不能留个全尸,这对死者是最大的不敬。医生耐心劝说,可家属仍然不同意。最后,医生只好放弃。
除了观念原因,一些人对眼角膜捐献的流程不熟悉,导致好不容易得到的角膜白白浪费,这也让医生感到十分遗憾。据了解,孝感曾有一名签了眼角膜捐献协议书的老人去世,由于家人未仔细阅读捐献说明,在去世4小时之后,老人的家属才通知医院。当医生赶到时,距死者去世已近8个小时,经医生检查,由于捐献者年龄偏大,去世时间又较长,角膜已经浑浊,不适合临床需求最大的穿透性角膜移植。医生说,取眼角膜的时间越快越好,夏天在去世后6小时内,冬天要在12小时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