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从卫生部获悉,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国1000多个县级公立医院试点取消以药补医,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全国74.6%的村卫生室;20种重大疾病实际报销比达到66%,全年至少80万患者从中受益……持续推进的医改厚积薄发,已在多个层面收获红利。这些成果在让群众受益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医改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参合农民即时结报梦想成真
2012年,新农合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人均筹资290元。即时结报一直是参合农民的梦想之一,2012年,全国普遍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新农合信息网络发威,使得89%的统筹地区实现省内互联互通、即时结报,国家级信息平台与9个省(区、市)联通,实现跨省监管。管理创新方面,各地开展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管理试点,探索建立管理、经办和监管分离的运行新机制,按病种、人头和床日付费及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继续推进。
■基本药物制度继续延伸覆盖
2012年,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延伸,覆盖全国74.6%的村卫生室。省级药品招标采购平台普遍建立,全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实现网上采购。全国97.4%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取消以药补医牵一发动全身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600多个县(包括国家确定的首批311个县)的1000多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以取消以药补医为抓手,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也同步推进。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探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等体制机制改革。预约诊疗、优质护理、便民服务、即时结算等措施在全国医疗机构普遍实施。
在稳步推进改革的同时,行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卫生部制定实施了400余种临床路径及分路径,广泛开展医院感染、药事、抗菌药物应用等专项管理,诊疗行为更加规范。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城市医院医师支援农村、东部三级医院支援西部县级医院等,农村和西部地区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地市级以上普遍成立医疗纠纷调解组织,调解成功率达85%,满意率达93%。
■慢病防治更受重视
2012年,全国没有出现重大疫情;艾滋病、肺结核检测和综合干预覆盖面及治疗率大幅度提升,病死率明显降低。麻疹和疟疾防控成效显著,病例数量分别下降53%和42%。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我国重新恢复无脊灰状态。
慢性病防治得到进一步重视。全国55%的县(区)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继续扩大。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卫生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加强,25个省实现应急指挥系统网络连通,疾病跟踪监测和卫生应急救援有序开展,国家重大活动得到有效卫生应急保障。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范围扩大
2012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计划不断完善。化学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和90%的地市。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开展的药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基本药物实现全企业、全品种、全过程电子监管,抽检合格率达98.7%。启动仿制药品一致性评价。
饮用水监测哨点遍及全国,重点职业病、医用辐射防护、中小学卫生监测哨点逐步增加。完成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80%以上的县(区)开展卫生监督协管,监督工作更加及时有效。
■软件硬件水平同步提升
2012年,中央财政共投入243亿元用于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基层服务能力和软件提升工作也同步推进。通过发放居民健康卡、建设医疗机构药品电子监管和电子病历等系统,逐步发挥卫生信息化在便民服务和监管中的作用。在项目资金使用方面,卫生系统广泛开展基建和财务审查监管、专项经费监督检查、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等工作,确保资金规范使用。
2012年,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和《中国的医疗卫生》白皮书,颁布了《精神卫生法》,推动了循证决策和依法行政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