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可调节型人工晶体设计有望降低白内障术后囊袋发生混浊的几率。这种晶状体体积较大,内部充满液体,同时设计了超大号晶体攀,几乎能将囊袋完全撑满,兔动物实验研究显示,术后6周囊袋仅有轻微或者没有混浊。
“人工晶体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通过改进设计,晶体植入以后没有远期并发症,”Floyd医生说,她是盐湖城犹他大学John A. Moran眼科中心前眼科病理学研究员,“这些早期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了非常有前途的结果。”
Floyd医生现在是菲尼克斯Banner Good Samaritan医疗中心的住院医师,并且以第一作者首次将以上研究结果发表在FluidVision。
“白内障术后一个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现ACO(前囊膜混浊)或者PCO(后囊膜混浊),”Floyd医生说,“虽然可以使用YAG激光行囊膜切开,切除过度生长的皮质,从而再次打开屈光通路,但患者必须得再次经历以上治疗过程。切开后囊膜是应尽量避免的操作,因为它是前节和后节的屏障。如果在最初就能避免发生混浊,就不用再担心会破坏后囊膜的完整性。”
FluidVision Lens是一种疏水性丙烯酸酯可调节型人工晶体,有超大号晶体攀。光学区中空,装满折射率匹配的硅油。硅油可以在晶体攀和光学区之间来回流动,从而改变光学区曲率和矫正的屈光度。
整个晶体的体积大约比传统可调节型IOL大四分之一。更大的体积设计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体积更大可以使囊袋撑得更满,因此比当前设计更少出现ACO和PCO。
在Moran进行的研究给6只新西兰大白兔的一眼植入FluidVision Lens,对侧眼植入市售的单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PCLOL(AcrySof SA60AT, Alcon)。
对比两种晶体术后ACO和PCO的情况,术后1天到6周,每周在裂隙灯下对12眼进行观察。在术后6周,取出人工晶体并检查。利用Miyake-Apple观察囊袋混浊情况并评分,对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术后6周裂隙灯观察,对照眼后囊膜混浊平均评分为3.0,而FluidVision Lens组为0.5(p=0.001)。Miyake-Apple结果显示对照组出现肉眼下可见的混浊,而FluidVision Lens组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对照眼平均中央PCO评分为3.0,FluidVision Lens组为0(p=0.001),对照组周边PCO评分为3.5,FluidVision Lens组为0.7(p=0.0006),对照组Soemmering环评分为7.0,FluidVision Lens组为2.3(p=0.01)。
“该研究结果提示,更开放或者更饱满的囊袋可能更有助于预防PCO发生,”Floyd医生说,“关于ACO的形成,以前的研究报告认为ACO或者纤维化发生是在前囊膜和IOL光学区接触的部位。如果能阻止接触,可以想象的是,最终将阻止或者减少ACO的发生机会。”
该研究结果倾向于认为新的研究设计更有优势,Floyd医生说。在整个研究过程中,FluidVision Lens组的前囊膜保持得非常透明。因为超大号晶体攀的支撑作用,使得撕囊边缘的前囊膜和IOL前表面之间保持了一定距离,从而几乎没有发生纤维化。
这些结果非常重要,因为没有囊膜反应可能支持以下观点,人工晶体对囊膜的几何形状非常敏感,这将保持晶体的稳定性,同时人工晶体的调节功能不受影响。“这似乎是一种膨胀的效果,”Floyd医生说,“一个重要的预防PCO的理论是囊袋机械压缩,这将阻止上皮细胞向囊膜后部移行或者渗透。”
赤道部囊袋的拉伸有助于保持囊袋的轮廓,抑制晶体状上皮细胞向后囊膜中央区移行。“我们需要对这种晶体提供的机械压缩和拉伸作用做进一步研究来更充分理解阻止和抑制PCO的机制。”她说。
除了正在进行的动物实验研究,还有一个初步的临床研究计划,旨在评估这种新的人工晶体设计的调节性能和改变的屈光度。Floyd医生补充到。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早期结果也证明了这种人工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以前类似的人工晶体研究随访1年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个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