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紧张,这是当下最令人纠结而又最让人迷惑不解的事了。医生纵非“白衣天使”,未及宅心仁厚的修养,但职业使然,救死扶伤、祛病解痛,却是极易获得患者的感激感恩的。即便有“商业化”因素,当你为患者祛除了病痛,虽说收费贵点,让人不舒服,但心中毕竟有“病好了”的喜悦,断不至于殊死对立。
坦率说,医患关系紧张至此,是多方面因素所致,怪罪医、患某一方,都有失公允。它既涉及前些年的医疗市场化走偏、医保缺陷、医疗公益性丢失,也与转型社会的心理焦虑、浮躁、戾气等有关。而在微观层面,医患双方沟通不畅,却也是绝不可忽视的诱因。
所以,最近广州有医院推出“每天与患者沟通多一点”的服务活动,规定医生须保证每天与每位病人的沟通时间,病人出院时还要专门为此项给医生打分,这看似细枝末节的事,但我以为,抓到了点子上。
我们常说“三分药,七分养”,对患者而言,心理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医药的疗效。有数据显示,许多疾病,如耳鼻喉的一些病症,与心理密切相关,常常是药吃了一大堆不顶用,但只要精神放松,情绪好转,症状就轻了。且不说医生多与患者沟通,多点耐心,多点和颜悦色,对病人病痛有所减缓,至少,它会减轻病人的疑惑和心理负担,增强对医生的理解和互信。而患者与医生的互信比什么药物都重要。
固然,缓和医患关系,根除恶性医患对立事件,尚需多种措施保障,但是,让医生与患者多点沟通,在沟通中增进理解互信,却是实打实的“基础工程”。与其泛泛空谈,指摘社会、指摘制度,还不如就从眼前最简单、最细节的沟通开始,化解隔膜,消除对立。人与人,理解万岁,医患双方,又何尝不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