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也许是最感觉不到冷的地方,殊不知眼睛也是最怕冷的地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全身健康的一个晴雨表。入冬以来,急性青光眼、视网膜动脉阻塞、干眼症等眼科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为此,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有关专家,听他们谈谈冬季该怎样预防眼科疾病。
急性青光眼 入冬以来,李女士经常觉得疲劳乏力、头疼,有时候还会觉得恶心,胃部不舒服。开始,她以为是工作太过劳累所致。没想到,一天下午她忽然觉得视力模糊,头疼难忍,被送往医院后,医生诊断为急性青光眼发作。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眼科学教授孙兴怀告诉记者,每到冬季气温明显下降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都会有所增多。
作为青光眼的一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急症,发作起来往往来势凶猛,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的眼胀、头痛、视力骤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并经常容易被误诊为肠胃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疾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如果不及时诊治,患者的眼压急剧升高,几小时内就可能导致失明。
青光眼虽然是一种眼科疾病,但它的发作与人的精神状况密切相关,气温骤降时,寒冷的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机体活力增强,此时青光眼病人的瞳孔容易放大,眼内房角一旦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引起房水涨满、眼压升高,导致疾病突然发作。
因此,青光眼患者以及老年人如果觉得眼部不适并伴有头疼脑涨,反复出现视力模糊、虹视(看灯光时觉得周围有彩圈)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平时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生活中要保持情绪稳定。
眼中风 一天清晨,汪奶奶像往常一样去买菜。一阵寒风吹来,她突然发现自己的右眼看不清东西。汪奶奶想起最近有过几次右眼突然视物模糊的情况,但只要休息一会儿视力就会恢复,于是她便回家躺下休息,可直到下午她的病情仍然没有任何好转,这才去医院就诊。
经医生检查后,汪奶奶被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黎蕾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视网膜血管阻塞也就是俗称的“眼中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在冬季由于突然受寒,血管痉挛,最容易得眼中风。
视网膜动脉阻塞也是眼科急症,因为视网膜动脉一旦阻塞,会引起相应的视网膜缺血、缺氧,视细胞会迅速死亡,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患者的一眼会突然视力下降甚至丧失光感但不会觉得疼痛,在发病前可能有一过性视力丧失并自行恢复的病史。
中央动脉阻塞发病后一个小时内,如果阻塞得到缓解,视力可以得到恢复,但一旦超过4小时则很难恢复。因此,患者突然发病后,要尽快就诊,不可掉以轻心。
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发病与全身血管性疾病密切相关,所以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除了要御寒保暖外,还要特别注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全身疾病。
干眼症
与青光眼、眼中风“青睐”中老年人不同,每到冬季,许多年轻人容易被干眼症所困扰。
干眼症是一种由于泪膜不稳定导致的眼表疾病,患者通常会觉得眼睛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发痒、畏光、视物模糊和眼睛疲劳。轻则会导致眼部不适,重则会引起角膜溃疡。
冬季原本气候就比较干燥,再加上长时间在空调房间里工作,长时间使用电脑,不仅会加重眼睛表面水分的蒸发,还会减少眨眼的次数,从而导致或加重干眼症状。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龚岚说,长期面对电脑工作或者用眼过度的人,大多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症。此外,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白内障手术或屈光手术术后者,以及患有全身免疫疾病、长期点眼药水的人,也容易患干眼症。
目前,最常见的干眼症治疗方法是使用人工泪液来替代生理泪液。人工泪液有两类:滴眼液和凝胶制剂。
凝胶制剂多用于干眼症较重的病人,滴眼液则适用于症状较轻者。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那些不含防腐剂的滴眼液,因为长期使用含有防腐剂的滴眼液反而会加重干眼症,而质量不好的滴眼液则起不到代替生理泪液的效果。有研究发现,如果一天滴眼的次数超过6次,那就会冲走正常的泪膜,反而加重干眼症状,所以滴眼液也要有一定的黏稠度,不能完全像水一样。
迎风流泪
孙兴怀院长告诉记者,除了上述眼科疾病在冬季明显增多外,经常迎风流泪也困扰着不少老年人。
人体的泪腺是一种反射分泌器,遇到寒冷等刺激后,泪液分泌就会增多。此外,面部和眼眶周围的皮肤和肌肉遇冷后,容易发生痉挛收缩,泪道受到压迫,就会不自觉地流泪。
因此,被冷风一吹就会“老泪纵横”的老年人,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外出时要防风。同时,经常按摩眼周,用手指挤压泪囊处,能有效缓解流泪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