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感染性巩膜炎是一种潜在致盲的眼部炎症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被认为源于巩膜的血管炎。因该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系统的异常,且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目前治疗该类疾病主要是使用类固醇类激素。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其主要与 B 淋巴细胞上的 CD20 结合,并引起 B 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该药物已被证明是治疗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有效药物,查阅文献发现利妥昔单抗对于难治性的眼部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有效的。但是报道的临床病例患者数量较少。
波士顿麻省眼科研究所的 Jennifer 教授对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的非感染性的巩膜炎进行了大数据回顾性的病例研究,其研究结果发表在 Am J Ophthalmol 杂志上。
该项研究纳入的 15 例患者,均为 2005 年至 2015 年期间被 Jennifer 教授确诊为难治性的非感染性巩膜炎,其中女性 2 例,男性 13 例。白种人 12 例,西班牙人 1 例,种族不详者 2 例。其中局限性巩膜炎 4 例,弥漫性巩膜炎 5 例,结节性巩膜炎 1 例,坏死性巩膜炎 4 例,后极部巩膜炎 1 例。所有的患者都注射了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被 FDA 批准用于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的巩膜炎。对于所有其他情况下, 利妥昔单抗被注入到使用免疫抑制剂失败的患者,且该患者符合使用利妥昔单抗的适应症。
根据风湿免疫学的标准,每 3~6 个月为一个周期,间隔 14 天,注射 2 次 1000 mg 的利妥昔单抗;根据肿瘤学标准,每周注射利妥昔单抗 375 mg/m2,连用 4 周。为了增加眼部免疫性疾病的耐受性,每周注射 375 mg/m2,连用 8 周。有 2 例患者使用环磷酰胺治疗巩膜炎,效果欠佳,对于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利妥昔单抗是治疗性药物。
15 例患者进行了长达 34 个月的随访。其中有 14 例(93.3%)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13 例(86.6%)患者经过 6 个月的治疗,巩膜炎的活动性达到 0 分。到目前为止,有 2 例患者在 28 个月及 32 个月随访时,没有使用药物,且病情维持的非常稳定,还有 1 例患者,因使用利妥昔单抗之后,出现输液性的低血压,而停止该药物的继续使用。为了缓解且稳定病情,长期维持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到目前为止,53.3% 的患者需要使用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使用利妥昔单抗之前的免疫活动度评分为 6.2 分,使用之后免疫活动度评分为 1 分。总之,利妥昔单抗能有效的治疗难治性的非感染性巩膜炎。确定治疗难治性巩膜炎所需的最小有效剂量,这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