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的手术治疗模式从穿透性角膜移植(PK)转变到角膜内皮细胞移植术(EK),其中后弹力层自动剥除角膜内皮移植术(DSAEK)是治疗严重的大泡性角膜病变较好的手术方式。但是由于角膜内皮严重的失代偿,角膜变得不透明,在常规手术显微镜下经常会由于前房无法看清而影响手术操作的精确性。
美国杜克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Pasricha 教授等近日在 Cornea 杂志上分享了两例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集成显微镜系统下开展 DSAEK 手术治疗严重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例。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集成显微镜(MIOCT)是将 OCT 成像技术集成到传统的常规手术显微镜中,使得 OCT 和显微镜成像一体化,在不改变手术过程的同时提高了 DSAEK 手术过程的可视化程度和精确性。
病例 1
患者女性,86 岁,左眼曾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现左眼因严重的角膜失代偿视力仅有手动,裂隙灯下可见角膜水肿和大泡,无法透过角膜窥清前房,但是术前 SD-MIOCT 可清晰显示角膜水肿程度(图 1-A)。考虑到患者年龄以及曾因急性青光眼发作行房角分离术和周边虹膜激光切开术的病史,因此采用 DSAEK 代替传统的 PK 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视力。
经角膜切口剥除后弹力层后,可先用 MIOCT 观察角膜后是否有残余的后弹力层碎片。植入内皮移植物时,常规手术显微镜已无法看清,通过术中 MIOCT 可以精确看到移植物和患者角膜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1-B)。注入填充空气后,在 MIOCT 下通过与填充空气显影的对比,可以看清移植物的边缘(图 1-C)。
图 1 左为 SD-MIOCT 2D B-scan 图像,右为显微镜下所见角膜;A 为术前严重的角膜水肿;B 显示了角膜内皮移植物与患者角膜的关系;C 为注入填充空气后移植物与角膜基质贴附;D 为完成移植手术后的角膜(图中用红、蓝线段长度表示 1 mm)
病例 2
患者男性,28 岁,因左眼视物不清和持续的疼痛至医院就诊,左眼也曾植入人工晶状体,经一系列眼科检查诊断为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 DSAEK 手术时采用的是扫描速度更快的 3D SS-MIOCT 集成显微镜系统(图 2)。
图 2 为 3D SS-MIOCT 集成显微镜系统手术过程;A 为术前;B 为内皮层植入时;C 为填充空气后;D 显示移植内皮层与受体基质层界面间的液体减少;E 移植物与受体贴合良好(图中用红、蓝线段长度表示 1 mm)
两位患者在手术后的随访中疼痛症状减轻,视力均得到显著的提高,裂隙灯可窥清前房,移植物贴合程度好。两例典型的大泡性角膜病变 DSAEK 手术展示了 MIOCT 集成显微镜系统的突出优势,使得复杂角膜移植手术可视化程度和精确度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