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刚刚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最初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Teprotumumab对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Graves眼病)的治疗显示出良好效果。
Teprotumumab为一种人类单克隆抗体,可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与安慰剂相比,在改善眼球突出(眼胀)症状和临床活动性评分上效果更显著。
靶向自身抗体和癌症药物再利用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与自身免疫性疾病Graves病相关的疾病,其症状包括眼睑肿胀、凝视、眼部肿痛、视神经病变、复视等。高达50%的Graves病患者会出现眼病症状,主要为女性患者。
由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及良好动物模型缺乏,因此,针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少。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Graves眼病患者眼部周围组织IGF-1受体表达异常高,免疫反应可能是通过IGF-1受体介导。因此研究人员通过抑制IGF-1受体活性观察免疫反应是否减弱。Teprotumumab为一种IGF-1受体阻滞剂,用于乳腺癌、肺癌、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
四个国家的多中心试验
参与者在2013年7月2日-2015年9月23日被招募,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15个地区。参与者年龄介于18-75岁且症状发作后眼病诊断不超过9个月。所有参与者之前没有接受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最终意向治疗人群包括安慰剂组45例和治疗组42例。治疗组teprotumumab每3周静脉输注给药一次,剂量为10~20mg/kg,持续24周。安慰剂组患者在同一时间内接受生理盐水输注。研究人员分别在第6、12、18和24周评估治疗效果。
研究主要复合终点为GD临床活动性评分减少2分以上,眼球突出症状至少减少2 mm且无其他恶化症状发生。随着时间推移,眼球突出和临床活动性评分连续变量测定及Graves眼病生活质量(GO-QoL)测定为次要终点。
Teprotumumab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37(88%)和39(87%)例参与者完成试验。基线时两组眼球突出测定、临床活动性评分和GO-QoL评分差异不大。Teprotumumab治疗组复视发生率更高。Teprotumumab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吸烟比例分别为26%和41%。
治疗组反应良好
在意向治疗分析中,teprotumumab治疗组有29/42的患者(69%)达到主要研究终点,而安慰剂组为9/45的患者(20%)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校正后的风险比,8.86;P<0.001)。
在次要终点分析中,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teprotumumab治疗的参与者各时间点眼球突出下降程度更显著。在24周时,teprotumumab治疗组有17/42的患者(40%)眼球突出下降4 mm,而安慰剂组比例为0%。
GO-QoL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teprotumumab治疗的参与者视觉功能评分显著改善(P=0.009)。 Teprotumumab治疗的参与者不良事件发生更频繁。最常见的是恶心、肌肉痉挛、腹泻和高血糖,其他不良事件轻微。
研究人员表示,有些参与者即便在短短6周内便显示出了临床获益,这种良好反应令人欣喜。这也为相关患者带来了治疗希望。
医脉通编译自:Teprotumumab for 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N Engl J Med 2017; 376:1748-1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