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睑线的设计 重睑线也就是双眼皮线的设计方法很多,但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挑试法。让受术者取坐立位,在上睑中、内1/3处拟重睑线上用眼科镊子或U形铁丝挑起眼皮,平视时观察重睑线是否流畅,是否与患者的眼形、脸形相协调,然后用亚甲蓝或甲紫标记重睑线,并用碘酒固定。一般重睑线的宽度设计在6-8mm较为合适。两侧眼睑的重睑线可用尺子或圆规测量是否一致和对称。对于面部皮肤松弛下垂的受术者,在设计和手术时应注意其在坐立和仰卧时重睑宽度的变化。
双眼皮的设计原则: 1.双眼皮的宽度取决于睑板的宽度。 2.皱襞线的内端离内眦角5mm,睑裂的内中1/3交界处为最宽点,外眦部的皱襞线距睑缘还应再宽1-2mm,即呈广尾形(或称开扇形),以利于淋巴回流,减少术后水肿。 3.皱襞线应与上睑缘弧度平行,且以睑缘全长一致。 4.重睑皱襞线的形态一般分广尾形、新月形、平行形3种类型。 5.据Uchidah和邱氏统计,东方民族约50%的人有内眦赘皮。 双眼皮手术并发症 1.肿胀瘀血 手术后眼睑水肿和瘀血难免,尚可见眼球结膜瘀血。手术应力求无创、迅速,止血彻底,手术后至少24小时加压包扎和冷敷。 2.感染 罕见。严格无菌观念,操作细致,止血彻底。 3.一过性上睑下垂 术后1周内,可因肿胀和上睑提肌无力而出现轻度上睑下垂,无需处理。 4.双侧重睑宽度不一致 多于皱襞的画线设计、切割技术、固定睑板的高度有关。个别受术者术前即存在两侧眼裂不等宽,术中尽量矫正。由于手术创伤、手术后水肿等情况,在近期也能出现两眼重睑宽度不对称,因此不可急于矫正。如出现永久性不对称,可于手术后3-6个月上睑消肿后修复。 5.重睑线变浅或消失 睑板前组织去除不够,睑板前皮肤与睑板未能牢固贴附黏着或挂牵不切实等均可出现。处理时经原切口切开,去除足够的睑板前组织,确切牢固地将皮肤缝挂在筋膜或睑板上。 6.上睑和重睑沟凹陷 眼轮匝肌和脂肪切除过多,眼球上转时凹陷更明显,尤其是在重睑沟的中央部。处理时将眶隔与皮肤的粘连部分分离,植入真皮、真皮脂肪或筋膜。如将缝线缝合在眶隔或缝合在上睑提肌的很高处也可造成重睑沟凹陷。 7.重睑过宽 设计重睑线时未将松弛的皮肤向上绷紧,重睑线过宽;上睑皮肤切除过多;眶隔修剪过多,眶隔与筋膜粘连;缝挂过高等都可造成重睑过宽。处理时可按正常重睑宽度重新设计新宽度,切除两条重睑线之间的皮肤多可矫正。术中配合使用彻底松解皮肤、眼轮匝肌、眶隔、上睑提肌腱膜等部位的粘连,直到睁眼时皮肤皱褶消失为止。如还有眶脂,则松解之,使其下缘抵达睑板上缘,用5-0丝线或6-0可吸收线将切口下缘真皮、上睑提肌腱膜、脂肪下缘间断缝合3-4针,利用脂肪组织作隔膜,阻断上睑提肌与眶隔、眼轮匝肌及皮肤的粘连。如无眶脂,只能取自体筋膜或真皮或脂肪作隔膜。 8.重睑过窄 重睑线设计过窄、切开皮肤时偏移、松弛皮肤切除不足、缝合时固定的位置过低均可造成重睑过窄。对症处理。 9.睫毛下垂、重睑线下皮肤松弛 重睑线下皮肤缝合在睑板的高度低于重睑线下皮肤的宽度和/或重睑线设计过宽,重睑线下皮肤宽于睑板宽度。处理:切除一条皮肤和/或缝挂在睑板的高度高于重睑线下皮肤的宽度1-2mm,使皮肤绷紧,睫毛上翘。手术中可使睫毛上翘稍过,但不可使上睑外翻。 10.三角眼畸形 由于内眦段设计过宽或外侧设计过低,或眼睑皮肤松弛着外侧皮肤去除量不足,或外侧切除眶脂后未行缝合,致使眶脂向下脱垂而发生。半年后对症处理。 11.上睑下垂 手术中误伤上睑提肌腱膜,或腱膜与眶隔之间有广泛粘连,或手术前即有轻度上睑下垂,手术前检查忽略,手术后更明显。对症处理。 12.睑裂闭合不全 系皮肤切除过多或皮肤切口与睑板上缘筋膜固定的位置过高引起。轻者可随时间慢慢恢复,重者需行松解术或植皮手术。 13.瘢痕 不良的切割,粗暴的缝合,感染,患者自身等均可致明显瘢痕。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