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Lasik手术时,角膜厚度会出现两个方面的变薄:
一是近视度数越高,激光切削的角膜量就越多,术后角膜就越薄;
二是做“板层瓣”所需的130-160μm(微米)角膜,虽然术后被覆盖回去,但已不能恢复到原生态状态,可以认为这个厚度也被“浪费”掉了。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使近视度数过高和角膜较薄者不能接受LASIK手术。为弥补这个缺陷,1999年Lasek诞生,它不需做“板层瓣”,只需做一个厚度为50μm的上皮瓣,大大节省了角膜,但术中需要酒精浸泡,上皮瓣细胞容易失去活性,会导致术后严重的眩光、流泪等刺激症状。为此在2003年,又一种新的术式Epi-Lasik诞生,它融合了LASIK和LASEK两种手术的优点,采用特殊的精密机械制作一个完整的、带蒂的超薄角膜上皮瓣,厚度仅为50μm,既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角膜,同时又保持了良好的细胞活性,手术安全性更高。
Epi-Lasik的缺点是术后视力恢复较Lasik稍慢,但比Lasek快,术后远期效果更好。它使那些高度近视和角膜较薄者也可以接受激光近视手术了。在这次培训班会议上,成都康桥眼科的易虹主任做了“怎样做好一个完整的Epi-Lasik”、“Lasik与Epi-Lasik的术后视功能对比”两个专题发言,并做了手术演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