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的费德洛夫自1974年应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矫正75~600度的近视,83%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达0.6或以上。随后,美国也开始应用。自80年代末起,国内各地相继普遍开展这一手术矫正近视。截至于1991年,接受RK手术的患者总数十万之多。
RK术的手术原理为在角膜周边部作若干条深达角膜全厚的90%~95%的切开,组织张力减低,在正常眼压的作用下,张力减低的周边部向外膨出,角膜中央部相对变平,屈光力减低,焦点后移,与视网膜的位置产生新的相适应,矫正了近视。
根据北京同仁医院1992年对低、中、高和超高度近视应用RK手术的矫正效果表明,平均裸眼视力由术前的0.17提高至术后的1.04,91.3%的术眼裸眼视力≥0.5,达到基本摘镜;65.8%的术眼≥1.0,达到完全摘镜。其中低、中度近视度矫正效果优于高度和超高度者。
20多年的大量实践表明,总的说来,手术是安全的,然而,极个别情况下,可能发生一些并并发症:如角膜炎,为手术发生感染,可发生于手术后数日~数周内,角膜切口发生炎症,病原可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真菌和单纯疱疹病毒等。亦可由于手术后伤口愈合迟缓或手术后局部滴用皮质类激素诱发的晚发真菌性角膜炎,此一般发生于手术后1~3年,发生率为0.04%。又如角膜切口迟发裂开,手术后角膜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角膜张力,伤口愈合迟缓,组织学研究证实术后者79个月伤口才完全愈合,因此,当受到意外的机械性外伤时,如摔倒碰撞,切口的瘢痕容易发生裂开,后果严重,甚至视力完全丧失。如果由于手术中切穿角膜、角膜切口瘢痕裂开或角膜炎溃疡穿孔,细菌进入眼球内,有可能引起感染性眼内炎,其发生率约为0.006~0.01%,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左右,视力极度减退,前房积脓,玻璃体脓肿形成。一旦发生,经及时行前房穿刺、玻璃体注药和切除术等积极治疗,有可能换回一定的视力。
可以说,RK术为矫正近视的一种合理、有效、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这已经得到公认,其矫正范围适于低、中度近视,高度者多只能部分矫正,手术效果的预测性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可能发生严重的晚期并发症,必须正确选择适应症和预防、处理并发症。
来源:中国眼科医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