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疾病 >> 干眼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电脑族经常眼干是什么原因

http://www.cnophol.com 2008-9-24 11:50:20 中华眼科在线

    日前,一位年轻女性患者到医院就诊,主诉双眼不适1年,在其他医院诊断为慢性结膜炎,应用抗生素眼水已几个月仍不见好转。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睡眠不足。眼部检查可见角结膜干燥,干眼病各项检查均为阳性,临床诊断为干眼病,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据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教授介绍,干眼病是指所有发生泪膜-眼表异常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是由于泪液生成不足和或泪液蒸发过强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引起的眼部不适和眼表疾患。在我们的眼球表面,有一层菲薄的膜样组织叫泪膜。它由泪液构成,具有营养、润滑、抑制细菌生长的保护作用。泪膜的稳定存在对维持眼表结构的健康十分重要。

    许多眼病和不良生活习惯都可造成干眼病。睑板腺功能异常、屈光不正、自身免疫性疾病、屈光性角膜手术、眼前段手术、眼表组织创伤,以及大气污染,空气干燥,长期注视屏幕、睡眠不足等均是干眼病发生的原因。干眼病最常表现为眼部干涩、异物感,此外,还有烧灼感、痒、畏光、红痛、视力模糊、视疲劳、粘丝状分泌物等,在临床表现上与慢性结膜炎有类似之处,因此许多干眼病患者被误诊为结膜炎,长期应用抗生素眼水,更加重了患者症状。

    随着现代办公设备与家用电器的普及,电脑族、电视族与长期置身空调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发生干眼病的几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尤其是城市里经常接触电脑、电视、游戏机的青年人和白领阶层患干眼病的也越来越多了,据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每天在电脑前工作3小时以上的人群中,有90%的人眼睛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眼睑瞬目次数及幅度明显减少,泪液过度蒸发,泪膜稳定性破坏,从而产生或加重干眼症状;而干燥的空调环境又可加剧对泪膜稳定性的破坏,因此相关干眼病知识的普及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干眼病呢?

    (1)要有效地预防干眼病,最好的办法是养成多眨眼的习惯。干眼病是一种压力型病症,主要问题是眼睛长时间盯住一个目标。因此长期接触电脑或电视者应避免眼睛疲劳,适当休息,切忌连续操作。如果患有屈光不正,应配一副合适的眼镜。工作时与屏幕的距离尽量保持在50cm以上,保持一个最合适的姿势,使得视线能保持向下约30o,这样可以使眼球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到最低。

    (2)为了保持荧光屏的清晰度,电脑不应放置在窗户的对面或背面,最好采用自然光线,避免亮光直接照射到屏幕上反射出明亮的光线造成眼部的疲劳。正常情况下,一般人每分钟眨眼15次,但在电脑前工作时眨眼次数只有平时的三分之一,因而减少了眼内润滑剂对眼球的润滑作用。因此应多眨眼,每隔一小时至少让眼睛休息10分钟。

    (3)长期从事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维生素A、B1、C、E的摄入。为预防角膜干燥、眼干涩、视力下降、甚至出现夜盲等,还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豆制品、鱼、牛奶、核桃、青菜、西红柿及新鲜水果等。维生素B1可以营养神经,维生素C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胞氧化,维生素E可以降低胆固醇,清除身体内垃圾,核桃和花生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4)此外,还可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和肌肉,增加眼眶内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消除大脑和眼球的过度疲劳。干眼病应以预防为主,改变不良生活和工作习惯。出现病症时,可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不滥用抗生素眼水。对于泪液生成不足型和泪液蒸发过强型干眼病,应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干眼病是一种慢性病症,需长期规范治疗,因此患者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由眼科医师指导治疗,切勿自行乱点眼药。

    来源:新浪健康

(责编:xhhdm)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眼保健,视力,眼疲劳,眼科疾病,食疗,干眼症)的信息
  热门图文

一款超人气日本时尚彩

轻松打造超可爱魅力眼

暖调金光动人妆容

深色眼影展现宁静气质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