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视神经萎缩要根据视力及眼底,特别是视野检查,典型者易诊断。色觉对比敏感度试验及VEP等检查均有一定辅助诊断意义。脑脊液中异常细胞,γ-球蛋白增高、病毒抗体滴定度增高等均可见,应怀疑为多发性硬化症。脑脊液中单克隆抗体90%可增高,但非特异性HLA-A3和B7亦有助于诊断。
视神经萎缩的病理基础是视乳头出现淡白色、苍白色、黄白色等病理性色泽。中医认为本病的根源在于五脏功能失调,失明并不意味着视神经全部死亡,其实大部分视神经纤维是由于受到压迫或缺乏营养而失去正常功能,就好象处于沉睡状态。通过扶元起萎,养血通络的治疗,从而恢复眼睛各部位的正常色泽,逐步提高视力,扩大视野。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常由远离视乳头的病变引起)的视乳头呈白色或灰色,边缘清晰,于生理凹陷的巩膜筛板清晰可见,视网膜通常正常.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常由视乳头处的病变引起)的视乳头呈污秽白色,边缘不规则且不清楚并被胶质组织覆盖,且遮蔽巩膜筛板.视力障碍程度和视神经萎缩大致成正比,视力的变动范围可自少许减退至全盲,后者瞳孔直接对光反应消失.
视神经萎缩是慢性视神经疾病的一个体征,而不是一种疾病,故需寻找病因.随着某些病变的恢复,视力也可有显著的恢复(例如压迫视神经的肿瘤去除后中心视力和视野缺损可恢复).
治疗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是眼科疑难疾病之一,本病发病原因很多,医家虽立法各异,但与肝肾不足,气血阴虚有直接关系,我们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滋补肝肾,益气升阳,舒肝解郁,养血活血。古人云“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血亏虚,肾精不足,气血不能上升,脏腑失调,经络阻滞,通光之脉道闭塞,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濡目,因之发生“青盲”(视神经萎缩),治疗我们多以肝肾为主,然百病之生,多发于气血,气血盛衰是一切眼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也是眼病转归和康复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调补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赖脾运而上注于目,中气健旺则气血充盈,升降有序,脏腑和谐,有利于眼病的康复。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