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顽固的致盲率很高的化脓性角膜炎。近20年来,由于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本病发病率相对增高。已不再是一种少见病。目前国内资料报告最多的为曲霉菌,其次镰刀菌、念珠菌、酵母菌、头孢霉菌等,患者绝大多数为农民,虽然整年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农业夏收和秋收季节。
最常见的角膜损伤是农作物损伤,也有指甲挖伤,亦可见于其他性质的角膜炎继发真菌感染。有人认为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抗生素眼药水等容易导致真菌感染,近年来因戴角膜接触镜污染发病者亦越来越多,同时全身或局部免疫力低下也是发病的因素之一。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不同的致病菌种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共同症状为起病徐缓,刺激症状轻微,早期溃疡为浅在性,表面为灰白或乳白色“苔垢”状物所覆盖,外观干燥而少光泽,稍隆起,“苔垢”状物易剔去,基质层有菌丝繁殖,浸润较为致密,边界因菌丝伸向四周,形成伪足,在其外围分布有点状混浊,形成所谓卫星病灶。
有时浸润边缘因胶原溶解而出现浅沟。在浸润向深部发展时,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明显溃疡。随着真菌毒素侵入前房,引起虹膜炎及前房积脓,晚期积脓质地粘稠,其内常含真菌。溃疡最后可以穿破引起眼内炎。整个病程发展较为缓慢,可长达2~3个月。因真菌菌丝有向深部生长的能力,故易反复发作,有时溃疡初步愈合,但旋又复发。
常见角膜炎与真菌角膜炎的区别:
常见的角膜炎为细菌性角膜炎,它和真菌性角膜炎有何区别呢?真菌性角膜炎有植物性外伤史,起病缓慢,根据病史和角膜病灶特征(角膜溃疡面灰白色轻度隆起,外观干燥无光泽,感染灶周围有伪足、卫星灶、周围的环行浸润等)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切诊断有赖于角膜刮片查真菌和作真菌培养;细菌性角膜溃疡常有角膜创伤和戴镜史,一般起病急骤,若不及时治疗,很快会发生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
由于真菌性角膜炎容易误诊,常因治疗不当而导致失明。因此,眼睛出现不适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