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眼先老,俗话说花不花48岁。到了45岁以后出现了看近一尺之内字体不清,是老花眼,为眼正常老化所致,这并不可怕,配副老花镜就解决问题了。日常中最容易与老花眼相混淆的与衰老有关的眼病如①白内障 ②老年性黄病变性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④老年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
(一)老年性白内障,一般45岁以后晶状体核出现老化,晶状体囊及皮质也出现了灰白色混浊,最后形成白内障,视物不清。研究认为与晶状体氧化自由基损伤有关。早期要进行保护性治疗。在室外戴保护眼镜减少光损伤,多吃青菜水果。最主要的是到了45岁以后常服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 维生素C ,一日两次口服。抗衰老的中草药对减慢晶状体混浊也是有效的。晶状体发展到完全混浊-白内障成熟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二)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生与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Bruch与老年性改变密切相关。在40岁以后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Pende—Jones等报道每增加一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丧失率为0.3%,吞噬功能低下;黑色素的丧失;老年性色素-脂褐素的形成及积累;抗氧化功能低下;Bruch膜及其周围组织逐渐增加的沉积物。老年性Bruch膜沉积物的积累增厚、钙化与胶原纤维的改变,Bruch膜内在结构改变和脂褐素沉积,可能导致与年龄有关膜的液压传导性的下降。这种改变会阻止视网膜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输入与输出,视网膜代谢物排除受阻情况下,就发生了老年性黄斑变性,严重的脂褐素沉积可能与萎缩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有关,而Bruch膜强度减弱,最终造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发生,导致黄斑反复出血、渗出,发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在65岁以上人中的发病率为35%,占此年龄组注册盲人的50%。老年性黄斑变性是目前直接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病变。21世纪的研究方向是以改变视网膜色素上皮色素上皮细胞老年性改变的过程为主,最终达到阻止老年性眼病,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生、发展。多层次整体抗衰老治疗。治疗全身改善眼睛。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二型糖尿病是常见的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中老年常见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发病的上升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目前成为中老年低视力和失明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患病5年以下者,眼底病病变发生率为38%-39%,患病5-10年以上者,眼底病变发生增高到50%-56%,10年以上病程者,则69%-90%产生眼底损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为单纯型、增殖型和黄斑受累(黄斑病变型)。黄斑病变型对视力影响最早最严重。早期出现黑影、黑点、视物模糊不被重视,往往被认为玻璃体混浊、白内障或老花眼而耽误早期治疗。
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1)必须在控制血糖,改善全身情况综合措施下,同时参与眼科的治疗,千万不要认为“糖尿病治疗好了,眼底病就好了“,鉴于此情况也耽误了一批病人的早期治疗。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与黄斑病变期早期中药治疗,是可以保住有用视力的,到了中晚期反复出血同时又有缺血严重影响视力,药物治疗禁用扩张血管药及破血活血药,在治疗中既考虑到视网膜缺血,改善血供,又要考虑到反复出血影响视力才会获得疗效。
(3)对反复出血的病人要采用激光光凝治疗,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出血。(4)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控制好血压,减少出血因素。
(四)老年性视网膜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
老年性视网膜动脉硬化普遍发生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因普遍侵犯全身动脉血管,出现退行性与弥漫性硬化改变,虽然影响体力和脑力活动,但早期很少突发各种情况,不被引起重视。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出现以下各种病变。
(1)眼底中央动脉阻塞,突然视物不见,眼底严重缺血状态。
(2)眼底中央静脉阻塞,病人视力下降或视物不见,眼底出血状态。
(3)眼底视乳头缺血病变,最终形成视神经萎缩而影响视力或视野发生缺损。
治疗
(1)这些病人,有些也存在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必须控制好血压,以免加重病情。
(2)眼底缺血要改善视网膜缺血状态,改善视功能。
(3)眼底出血状态要综合用药促进出血吸收,改善眼底黄斑水肿,挽救视力。(4)为避免以上突发情况,我们到中年要适当用一些抗衰老、防动脉硬化的药物为好。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