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盘血管炎多见于青壮年,一般认为预后良好,视力多能恢复正常。自1993年以来,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对16例视盘血管炎病例的系统治疗和观察,我们发现该病预后与临床分型密切相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6例,男7例,女9例,均为单眼患病,左右眼各8例;年龄19~43岁,平均37.8岁;病程最短3 d,最长3个月;住院时间20~92 d,平均44.5 d;其中Ⅰ型(视盘水肿型)7例,Ⅱ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型)9例。16例病人具有以下特点:青壮年,年龄在45岁以下,无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血液流变学检查大致正常。眼底检查:Ⅰ型主要表现为视盘水肿,表面及周围可有点片状出血,黄斑区多不受累。Ⅱ型表现为视盘水肿,弥漫性或散在浅层网膜出血,可见黄斑出血,水肿或星芒状渗出。其中11例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证实,Ⅰ型表现为视盘渗漏,高荧光,出血处为荧光遮敝。Ⅱ型主要表现为阻塞的静脉充盈迟缓或无灌注,晚期见损害区内血管渗漏。部分病例可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1.2 治疗方法
①病程早期,肝郁化火者,以清热疏肝、凉血散瘀为治疗原则,常用丹栀逍遥散合犀角地黄汤为基本方加减;热毒炽盛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用五味消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配合清开灵60 ml静脉点滴,每日1次,10 d 1个疗程,共2~3个疗程。西药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点滴,每日1次,4~5 d改为泼尼松口服,病情一旦好转即酌情减量,直至停用。部分病例给予球后注射泼尼松龙0.5 ml,每周2次。②病至中后期,肝郁窍闭者,以疏肝解郁、开窍明目为主,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气滞血瘀者,治以行气导滞、活血化瘀,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并配合丹参注射液、脉络宁以及普乐林等静脉滴注,每个疗程10~14 d,共2~3个疗程。
2 结果
Ⅰ型视力改善率为100%,对数视力平均提高0.255±0.135;而Ⅱ型视力改善率仅为44%,对数视力平均下降0.220±0.534。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Ⅰ型视力受累较轻且大多能够恢复到或接近正常,预后较好;Ⅱ型一般视力较差且难以恢复,预后不容乐观。另外,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有1例Ⅱ型病人继发黄斑囊样水肿,另1例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Ⅰ型病例中无并发症。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