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疾病 → 斜视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婴幼儿型内斜视

http://www.cnophol.com 2010-5-14 14:18:19 中华眼科在线

  婴幼儿型内斜视是指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的内斜视。因为很少能证明确系生后即发生内斜,多在生后6个月内才发现,所以这种内斜视为婴幼儿内斜视。婴幼儿型内斜视是一种共同性斜视,发病时间早,常合并DVD、隐性眼球震颤、上斜肌或下斜肌功能过强及代偿头位等。

  婴幼儿型内斜视的发病机制

  视网膜婴幼儿型内斜视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有如下2种学说:

  1、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指患儿出生后由于在皮质发育阶段保证眼球正位的正常运动融合发育迟缓或先天缺陷。Spiritus综合了几项对2200名新生儿进行的研究指出,新生儿阶段视觉系统尚不成熟,出生时视网膜视差敏感度降低,视网膜视差是眼球转向系统和运动融合的基础,因此患儿出生时眼位是不稳定的。在生后早期内斜多见,外斜较少,但这种眼位偏斜大都是暂时的,3个月以内消失。Chavasse等认为中枢或周围性因素干扰了双眼视觉反射,引起婴幼儿内斜视,而融合是一种获得性反射。许多数学者都支持这一观点认为早期手术获得正位,能够提供双眼视觉发育的机会。 

  2、遗传因素  婴幼儿型内斜视常有家族史,但遗传规律尚待探讨。Wardenburg报道单卵双生斜视发生率为81.2%,双卵双生8.9%Helvenston发现16%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的父母立体视锐度下降而非斜视患儿的父母仅2%有立体视锐度低下。

  婴幼儿型内斜视的临床表现

  1、6个月以内发生的恒定性内斜视可间歇出现。

  2、斜视度数较大  先天性内斜视度数大,多大于或等于40△,且稳定,不受检查距离、注视眼及调节因素的影响。

  3、一般检查方法难以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4、轻度远视  戴矫正眼镜后斜视角无变化。一般认为1~2岁婴儿有0~+3.OOD的屈光不正是属于生理性的,随年龄增长,远视度逐渐减少。

  5、幼儿型内斜视多为交叉注视。即注视右侧时使用左眼,注视左侧时使用右眼,表现为假性外直肌麻痹因此很少形成弱视。

  6、眼球运动  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可表现为外转力弱内转过强。应排除假性外转不足及患儿不配合外展检查等。

  婴幼儿型内斜视的并发症
 
  1、DVD或DHD  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DVD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46%~90%,中国报道为21.2%,较国外低。

  2、单眼或双眼斜肌功能过强 婴幼儿型内斜视一侧或双侧下斜肌功能过强的发病率高达78%中国报道为63.6%。因此常表现V征,合并有上斜肌功能过强者则表现为A征。

  3、隐性或显性眼球震颤 Hiles等报道30%的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有旋转性眼球震颤。Lang观察有50%的患儿有隐性眼球震颤。中国沈洁等报道21.2%伴有眼球震颤。

  4、头位  因伴发有垂直斜视和眼球震颤,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常合并头位异常。

  5、视动性眼球震颤(optokinetic nystagmus)和眼球水平追随运动的非对称性。

  婴幼儿型内斜视的诊断

  屈光婴幼儿型内斜视的诊断应注意如下5点:

  1、详细询问病史  对就诊年龄较大的患者,应详细询问家长患者是什么时间发生内斜视的,有无出生后患其他疾病史及家族史,幼儿时是否有照片,如有可提供参考。

  2、认真检查屈光状态  中度以上远视应试戴全矫眼镜3个月,观察是否有调节因素参与。

  3、详细的斜视度检查  如病史明确,斜视度数大于40△首先考虑婴幼儿型内斜视。

  4、检查是否合并DVD、DHD、隐性或显性眼球震颤。

  5、检查是否有斜肌功能异常假性外直肌麻痹,必要时作娃娃头转动试验。

  婴幼儿型内斜视的治疗

  手术治疗前后婴幼儿型内斜治疗的目的:防止弱视的发生;矫正眼位,使看远看近的斜视度减少并接近正位;促进双眼视觉的形成和建立。但无论何年龄进行手术矫正,都很难获得良好的双眼单视。

  1、防止弱视:不具备手术时机或手术条件的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可采用短小交替遮盖法对不能配合遮盖的患儿则用阿托品交替扩瞳法,使其变为交叉注视,以预防弱视的发生。

  2、屈光矫正:能配合戴镜,且有中度以上远视者,首先戴镜矫正,戴镜2个月内斜度无变化者,应考虑手术。

  3、药物注射疗法:20世纪70年代Scott首先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对眼外肌进行化学去神经治疗,注射这种毒素后的肌肉会产生暂时性的麻痹。Campos曾应用A型肉毒素治疗5~8个月龄的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双眼内直肌注射量分别为2~3U肉毒毒素,获得满意效果内直肌注射肉毒毒素可以减少DVD的发生,改善外转受限和隐性眼球震颤。

  来源:互联网

(责编:王社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斜视,内斜视)的信息
      热门图文

    苹果炖鱼去眼袋

    常见的眉毛种植方法

    祛眼袋手术会不会反弹

    眼窝再造术的方法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中国眼网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
    北京眼科医院寻医问药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平安健康网卫生法制网视客眼镜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