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来自香港的79岁高龄患者范先生的病情引起了广州空军医院眼科主任景连喜的特别注意。原来,这位老先生的双眼均患了白内障,曾在台湾某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一段时间情况尚好,但不久视力忽然严重减退,后来竟成了“睁眼瞎”。经详细检查,确诊为视神经萎缩。究其病因,原来是白内障手术埋下了隐患。其实,像范老先生这样的患者并非个别,在景连喜主任近半年多来收治的140多名患者中,已发现10多例是因白内障手术而导致视神经萎缩的,占8%左右。
为什么一个技术难度并不高的白内障手术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患呢?景连喜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了两个“祸根”:一个是白内障手术残留物(白内障皮质或晶体核碎片)没有彻底清除干净,引起视神经炎症;二是注射麻醉药物后按压眼球时间过长,或不小心让注射针头损伤了视神经或血管,引起球后出血,导致眶内压增高,视神经受压、缺血,进而萎缩。上述范老先生的病因主要是术后残留物未清除干净而引起。为此,景连喜主任告诫医生同行要提高警惕,对于技术难度不高的白内障手术也要做到精益求精,切莫掉以轻心。他同时提醒患者注意,要选择条件好的医院和技术精湛的医生做白内障手术,术后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视力减退,应立即到医院诊治,越早越好。
景连喜主任认为,视神经萎缩虽被称为眼病中的“癌症”,一旦萎缩了便不可逆转,但若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仍有较好的疗效。起码可延缓病情发展,或有效地改善症状,提高视力。即使是光觉丧失的早期患者也不要轻易放弃治疗。他认为,失明并不意味着视神经细胞的完全死亡。视觉是由视网膜内、视神经内及视中枢的三个节段构成的,任何一个节段遭到损害都会导致视神经萎缩,而萎缩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眼底像和患者的视觉完全不成正比。因此,绝不可以仅根据眼底的视神经乳头的颜色和一两次生物电检查来判断病程和预后。
视神经萎缩症的治疗,迄今尚无理想的疗法。然而,他经过多年努力探索出的“术中电按摩”疗法,已在临床中见到了一些曙光。所谓“术中电按摩”疗法,就是通过手术的方式,在眼睛里找到病变的视神经血管,用一定的刺激方式让萎缩的神经改善供血,恢复血液循环,使之重新“振作”起来,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目前他已治疗了150多例,视力、视野及光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最好的视力由治疗前的0.2提高到0.8。但景主任强调,治疗视神经萎缩,一定要及早,不然到眼睛完全没有光感时,治疗难度就太大了。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