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疾病 → 近视 → 治疗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专家提醒矫治近视要慎重

http://www.cnophol.com 2010-9-28 17:32:49 中华眼科在线

  眼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但是我们周围有多少人摘下眼镜后,眼前的世界还是清晰明亮的?有调查显示,我国学生的近视率已达世界第一,即使成年人中,戴眼镜的也比比皆是。至于造成近视的原因,有遗传因素,特别是一些高度近视的患者;还有发育因素和营养因素等,但大多数是后天环境影响造成。近视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有时候也影响美观。隐形眼镜帮助人们解决了一定的美观问题,但同时也有不可避免的使用缺陷,对眼睛会有所伤害。

  激光治近视手术:是好是坏?

  上世纪80年代,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引入中国,当时很多人都跃跃欲试,但大部分人对此抱谨慎态度。眼科专家说:“LASI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原位角膜磨镶术)是现在最流行的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它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一位美国人发明的,克服了最初的PRK技术的缺陷,使视力矫正手术变得比较安全。”但是,关于LASIK也存在争议。其中,最大的一次全球震荡,莫过于2004年底该手术在英国被叫停。当时,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英国卫生部门指出,激光矫正视力手术存在不安全因素,其手术失败率为1/10。而且,该手术还可引起并发症,致使病人必须再做眼角膜移植手术。顿时全球哗然,国内外专家都纷纷站出来,评点该手术的种种是非。

  专家指出:造成种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设备及医生水准的区别。目前我国的确存在部分医院设备陈旧、医生经验不足的情况。部分医院受资金及技术实力等因素的限制,没有对设备及时更新,导致手术不理想,目前根据我院20多万例治近视的临床观察,我们暂时没有发现任何并发症,目前的医疗事故为零。所以,我建议近视的朋友就医的时候,切不可盲目听信广告宣传,要对医院专家及设备进行仔细了解后方可进行。

  新技术点评:ICL无需切割眼角膜

  令人欣慰的是,ICL(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技术的出现,给了近视患者一个更好的选择。ICL植入术是指在有晶状体的眼中放置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达到矫正视力的手术方式。ICL是现代眼科屈光矫治手术中的最新科技成果,与其它术式相比,ICL具有可更大范围矫治屈光不正、视觉效果更佳、不切削角膜组织等显著优点。ICL已通过美国 FDA批准,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监都管理局批准,准许进入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市场[注册号:国食药监(进)字3221129号]。ICL的原材料是美国STAAR公司独家出品的胶原多聚物[Collamer],它由小量的纯化胶原聚合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眼内无任何不良反应。

  新技术需要老专家:患者选择需谨慎!

  但是,目前国内能够实施这种治疗技术的医院并不多,因为它对医生水平的要求相当高。

  据介绍:“ICL技术以其安全性、适用性、获得越来越多的近视患者的青睐,植入的ICL不会与任何组织结构发生结合,也不会移动。同时它还具有可逆性,即使极个别患者的视力因后期用眼不当发生与ICL手术无关的症状,而导致佩带的ICL不再适合,可以随时把ICL取出或更换。”

  来源:互联网

(责编:皇甫宜娟)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近视,激光治疗,ICL,角膜)的信息
      热门图文

    长假见家长MM的必修妆

    秋冬7个彩妆大牌主题美

    预防眼部皱纹日常5步护

    适合12星座MM的浪漫假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千龙求医查疾病114个性导航整形美容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中国眼网久久眼科网
    华夏健康网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寻医问药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平安健康网卫生法制网视客眼镜网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