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疾病 → 眼睑病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眼睑下坠患者  要防睑外翻

http://www.cnophol.com 2011-1-6 10:16:18 中华眼科在线

  (一)定义与概况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前房角被周边虹膜机械性阻塞,导致房水流出受阻,造成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女性多见,多发生在40岁以上,50~70岁者最多,30岁以下很少发病。

  (二)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须具备二个因素:眼球解剖结构的异常以及促发机制的存在。

  1. 眼球解剖结构的异常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球有特征性的解剖结构:周边前房较浅,眼轴较短,形成晶状体位置相对偏前,使得相对狭小的眼前段更为拥挤。晶状体的前表面与虹膜紧贴的面积增大,使得房水从后房经由瞳孔流向前房的阻力增加,造成后房压力升高,将相对组织薄弱的周边虹膜向前推,使已狭窄的房角易于关闭。

  2. 促发机制的存在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往往有内在的或外在的促发因素。临床上最多见的是情绪波动,亦见于过度疲劳、近距离用眼过度、暗室环境、全身疾病等等。

  (三)临床表现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主要有急性和慢性二种临床表现型。

  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患者房角突然关闭,且范围较大,因此一般有急性眼压升高的表现。根据其临床发展规律,可分为四个阶段。

  (1) 临床前期

  指具有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结构特征:浅前房,窄房角等,但尚未发生青光眼的患眼。这里有二种情况:一类是具有明确的另一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病史,而该眼却从来未发作过。临床资料表明二眼发作间隔最长者可达数十年。另一类是没有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史,但有明确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眼部检查显示具备一定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特征,暗室激发试验可呈阳性表现。这些眼,均被认为是处于临床前期,存在着急性发作的潜在危险。

  (2) 发作期

  开始时,患者感到有些轻微的眼胀和头痛,或者恶心感,白天视物呈蒙雾状,夜晚看灯光则有虹视。根据发作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二类:

  ①典型的大发作

  即所谓急性大发作。起病急和明显的眼部体征表现是其特征。多为一眼,亦可双眼同时发作。由于房角突然大部分或全部关闭,眼压急剧上升,出现明显的眼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视力可高度减退,可仅存光感。眼部检查可见球结膜水肿,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瞳孔扩大,多呈竖椭圆形或偏向一侧,对光反应消失,前房很浅,以及眼部刺激征等,眼底则常因角膜水肿而难以窥见。眼球坚硬如石,测量眼压多在50mmHg以上,可超过80mmHg。

  急性发作如持续时间短,眼压控制及时,一般视力可以逐渐恢复,视野也保持正常。如未能及时得到控制,眼压水平过高时可在短期甚至数日内导致失明。但多数患者可或多或少得到缓解,从而转入慢性进展期。

  ②不典型发作

  亦称小发作。临床特点是患者自觉症状轻微,仅有轻度眼部酸胀、头痛。视力影响不明显,但有雾视、虹视现象。眼前部可以没有显著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度稍有减退,眼压一般在30~50mmHg,亦可高达80mmHg。发作时间短暂,经休息后可能自行缓解。对这种症状轻微和没有明显充血的不典型发作,也有称之为亚急性临床表现型。

[1] [2] 下一页

(责编:王艳丽)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睑外翻,视疲劳)的信息
      热门图文

    全天清爽底妆秘密

    20-30MM 夜间保养方法

    眼霜挑选各年龄段大有

    双眼皮手术后留疤如何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华夏近视网39健康网眼病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千龙求医查疾病114个性导航眼科时讯中华网健康频道我友健康
    整形美容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中国眼网眼科医学网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全球医院网保健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