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眼球仍在发育的青少年儿童而言,长时间让头发遮住一只眼的时髦发型,可导致这只眼严重的屈光参差进而还会导致弱视
两只眼睛的视力不一样,医学上称为屈光参差。这是一种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如果两只眼睛的度数相差太远,便成了“鸳鸯眼”,会造成左右眼看到的物象大小不一,令大脑无所适从,丧失视觉的立体感。
症状
双眼看东西一大一小
眼科医院科主任梁纳介绍,很多人两只眼的视力屈光度都不是完全一样的,通常或多或少存在生理性的屈光参差,左右眼看到的图像大小虽然有轻度差异,但是大脑可以进行成像融合,把看到的东西当成是一个而不会有重影。对于有屈光参差的人而言,如果球镜度数相差150度以上,散光度数相差100度以上,就属于病态了。当两只眼的屈光度相差超过250度,左右眼看到物象的大小相差就会超过5%,这时大脑对图像不能完全融合,可能产生明显的重影,患者就会感到不舒服,除了少数人可以适应以外,大部分人会感到头晕眼花。如果患者比较年轻,大脑干脆自动抑制了近视屈光度数较高的一只眼,形成单眼视,长期会导致弱视。而剩下的一只眼看世界缺乏立体感,严重影响视觉质量,例如开车时会注意不到路面上的一些突发状况。对于视觉尚不成熟的儿童而言,屈光参差还可影响大脑视觉皮层的发育。
成因
或是不良习惯造成知觉性伤害
“鸳鸯眼”是怎么来的?研究发现,屈光参差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40岁以上发病率逐渐升高,老年人的发病率比较高。梁纳介绍,屈光参差的主要发病原因包括先天性的眼疾,如先天性白内障、斜视、上睑下垂等,以及后天眼球发育不协调等。眼球在“正视化”发育的过程中出差错——幼儿本来是处于远视的状态,逐步变成正视,学龄后逐渐向近视方向发展,其间如果双眼眼轴的增长速度不协调,就可能产生屈光参差。例如,头发刘海下垂挡住半边脸的发型会影响被遮眼的眼球,若是幼儿便可能发生严重的知觉性近视,于是出现病态的屈光参差。具体而言,3~7岁的学龄期儿童容易出现弱视,而学龄后的青少年由于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没有得到及时矫正,而容易出现斜视。此外,内眼手术、外伤等也可导致屈光参差。
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时期,眼睛出了问题往往不懂得表达,或自己不太注意。家长如果看到孩子老是斜着眼看,或者看东西要眯起眼睛,越看走得越近,就需要警惕屈光参差等各种眼疾,要去医院验光检查。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