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学者们对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近视眼的影响方面做了很多调查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从眼球发育、屈光动态变化来看,近视眼应理解为发育过度的结果:
人眼从胚胎到成年,所发生的各种变化中,最主要的是屈光系统。一般认为眼光学系统的发育速度快于眼球本身的发育。在眼的各个屈光成分搭配下,早期的正常屈光状态即为远视,所以人眼的屈光动态是以远视为起点。在新生儿时,眼球轴短,晶体近似球形,以适应较短的轴长。
二、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
系指眼底有明显退行性变和有其它并发症的高度近视,它包括先天性近视,遗传性近视,恶性近视,变性性近视和除了生理性近视以外的所有近视。
病理性近视眼的发病率在我国人群中约占0.72~2%,平均为1.0%,国内外长期来均保持在1%左右。
病理性近视眼:由于此眼有明显的退行性变性,常致视力低常及不能矫正而且有严重的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生理性近视眼(Physiologic myopic)
早在1913年Steiger首先提出生理性近视眼的问题,通过大量人群的普查发现,人眼的屈光度,其变量频数呈常态分布,与数学上正态曲线相似,呈对称钟形,均数即为最高点,两侧逐渐低下,最低处与底线相靠,这是一条固定函数式曲线。由此,在正态分布范围内的屈光状态,可列为生理屈光状态。即为屈光均值等于零时,曲线峰点即为正视点,其两侧分别为生理性远视和生理性近视。 来源:中国眼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