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变性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公众对其造成严重视力损害的危险却不甚了解。
许多刚刚进入中老年的人就出现了“老眼昏花”,甚至视力一天比一天差。此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白内障,往往不太重视,甚至不愿去医院检查。其实,视物模糊、视力变差不一定都是白内障,黄斑变性(AMD)也可能是元凶。
据调查,目前全球约有3000万AMD患者,每年约有50万人因此失明。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AMD患病率为15.5%,总数超过400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眼底病变之一。由于多数黄斑变性患者未及时就诊,贻误了病情,造成不可逆的视力丧失。
起病可缓可急但不疼痛,多为单眼先发病
黄斑是人视网膜中最重要的部位,含有丰富的叶黄素,故被称为黄斑。一旦黄斑损伤,人的中心视力就会严重下降。这是眼疾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黄斑变性有时发展得很慢而使人察觉不到视力的改变,有时却进展迅速。它不会引起疼痛,但会剥夺人识别眼前物品的能力;通常多为一眼先发病,起初常被忽视,或被误认为白内障。因此,患者察觉到视觉变差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便早期发现病变,从而得到及时治疗。“老眼昏花”小心黄斑变性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黄斑变性可分为干性(也称萎缩性)和湿性(也称渗出性)两大类。干性黄斑变性主要是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引起黄斑区萎缩变性,没有出血,视力缓慢下降或视物变形,约占88%。湿性黄斑变性则为玻璃膜的破坏,脉络膜血管侵入视网膜下构成脉络膜新生血管,最终形成瘢痕。其常为一眼突然发生视力障碍,另一眼正常或处于病变早期,几年后也发生同样病变,约占12%。
黄斑变性的早期发现并不难,只要中老年人定期检查眼底,医生借助裂隙灯,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眼底和黄斑的情况,及时发现病变。如果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变形,眼前有黑影等情况,应高度怀疑黄斑变性的可能。
除了常规的裂隙灯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等后续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病情较为复杂,甚至还需要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能够精确地显示眼底的细微结构,是诊断黄斑变性的“利器”。
改变生活方式 减少发病诱因
由于AMD的确切病理机制尚不特别清楚,因此,很难有对因治疗的办法。大量的研究表明,AMD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环境污染)吸烟与血抗氧化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诱因,科学家们提出以下的预防措施:
1.如果家族中有人患AMD,那么家族成员中50岁以上者应该定期行眼底检查。
2.由于AMD可能与长期的紫外线暴露有关,建议太阳光强烈时出门戴墨镜。
3.由于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如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叶黄素等,建议多吃蔬菜和水果;鱼类含有多量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建议多吃。
4.建议补充多种具有抗氧化能力,尤其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的保健药品,有助于防止AMD的发展。
5.也有研究表明,AMD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相关。因此,要积极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少吃过于油腻的食品;加强锻炼,有助于预防AMD或减缓其发展。研究表明,吸烟与AMD的发生有非常明确的相关性,因此,建议戒烟。 来源:眼科时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