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临床仍能发现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可能有不少还会记得,在学校体检时,有一项检查“沙眼”的项目,检查结果很多人会在后面的空格里标上“(一)”。其实这就表示患有沙眼,并处在临床一期阶段。
随着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现在患沙眼的人很少了,在体检表中,也很少看到检查沙眼的项目了。不过市中医院眼科专家、省名中医孙金章表示,在日常门诊检查中,还能发现两到三成的沙眼患者,不过大部分人症状轻微。
并发症多可致失明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表现是眼睑内结膜表面,有粗糙不平形似沙粒状凸起。沙眼本身并没有多大危害,但其并发症很多。
我们常见的并发症有倒睫毛、角膜血管翳、角膜溃疡,随着沙粒状凸起增厚,还会引起上眼睑下垂。沙眼并发症和后遗症严重者,会造成视功能障碍,有的甚至可致失明。
据介绍,眼科检查中,如果发现眼睑结膜表面有滤泡形成、乳头状凸起的颗粒、血管模糊等症状,就可以诊断为沙眼。
注意卫生可防沙眼
沙眼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眼科疾病,一旦感染很难自愈,要积极进行治疗。临床上一般选用1-2种眼药水交替滴眼,症状重时要加服磺胺类药物。“中医过去会用乌贼骨对沙眼颗粒进行刮擦,现在也可以用专用器材来进行摩擦术或挤压术辅助治疗。”
由于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沙眼患者用手揉眼,手上可能带上这种微生物,与之接触入眼就可能传染。避免感染这一微生物是预防沙眼的关键,日常生活中家庭各人的洗脸毛巾、面盆要分开,并经常清洗、消毒和更换,平时要勤洗手,并注意不要用手揉眼。 来源: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