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是人到中年,却常常会像孩子似的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去寻求难得的开心。动画让我童心不灭,追忆童年甜蜜的梦。
如今的儿童看动画片是极易的事,电视里,网络上,随时都能看到。然而,几十年前要看动画片非得到电影院,对我们这些娃娃们来说无疑就是一顿精神大餐了。至今我还1965年底第一次看动画片的情景。新年前夕,柳荫街小学组织新生去四川电影院看《草原英雄小姐妹》,学生专场,票价是5分。不巧,那天我左眼红肿,是蒙着一只眼看完的。进电影院前,班主任陈老师对我说,你看完电影,那只眼睛就好了。结果还真如此,第二天我的眼睛就消肿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天真地认为,看动画片能治眼病。那也是我第一次看电影,回学校后,我写的作文便是《学习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部动画片我后来又不知看过多少次,龙梅、玉荣与刘文学一样成为了我们那个时代儿童的榜样,《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歌曲是伴随我们成长的英雄之歌。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看过的动画片数量很有限,但记忆却十分深刻,《神笔马良》《人参娃娃》《小蝌蚪找妈妈》等都还能想起故事梗概。记得大学时写作文,我还运用了鲤鱼跳龙门的典故。木偶动画片《半夜鸡叫》故事改编自作家高玉宝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讲地主周扒皮为催促长工早下地干活,半夜去学鸡叫,后来诡计被识破,长工们巧妙地将周扒皮当偷鸡贼痛打了一顿。这部动画片的影响极大,以致于同学之间吵架也用这个故事编顺口溜:“周扒皮,坏东西,半夜深更来偷鸡……”学雷锋的动画片给我流下深刻记忆的是《小叮当》。讲述一位小学生利用星期天为班里修桌椅而不留名的故事,也是木偶动画片。
七十年代我家搬到父亲工厂的宿舍,看动画片的机会多了,宿舍区每周末都有坝坝电影,演故事片之前,除了《新闻简报》外,常常就是加演动画片。这一时期的动画片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除了《等明天》《老虎学艺》《猴子捞月》等之外,还有《东海小哨兵》和《小号手》。《小号手》讲的是一个叫小勇的少年逐步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的故事。两部片中的台词和歌曲,一时都成了中小学生们传诵的内容。
早先的动画片没有今天的电脑“三维”制作,技术自然落后许多,动画的形式不过水墨、木偶、皮影、剪纸等,但是画面的美感丝毫不逊色于今天的动画片。譬如《崂山道士》风光,《九色鹿》的意境,至今还是我头脑中一幅动感的画卷。经典的老动画片是时代的记忆,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童年的记忆。
来源:成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