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首次走进上海全球顶尖光学公司车间,揭秘小小一块镜片加工的几十道程序———涂玻璃“面膜”,洗超声波“澡”……
下午,记者亲身体验配镜过程,上海著名验光师、茂昌眼镜的蓝金康,眼镜行业协会秘书长胡东芳解答了老百姓配镜中易出现的种种困惑。
细节一:验光为何不给单据
下午3点,南京路茂昌眼镜。本报记者要配镜,请来高级验光师蓝金康验光。首先是电脑测试,蓝师傅检查原先记者的镜片,分析原眼镜的问题。
其次,根据电脑验光的初步数据,再检影验光……为确定记者的眼镜度数,蓝金康在验光室“折腾”了半个多小时。 蓝师傅说,我们让消费者在最低的度数达到最佳的视力。因此在综合验光仪上,专业验光师会调试屈光、立体视觉等,确保2个眼睛一起工作,避免出现斜视。
有人质疑,为什么验光单子不给消费者?
秘书长胡东芳说,蓝金康是国家一级验光师,与他同级别并从事验光工作的验光师,上海共有4名。在国外,让他们验光,价格不菲。但在中国,蓝金康一次验光收费是20元。“有人看中这块金字招牌,钻空子。往往先到茂昌验光,然后去街边的眼镜小店配镜。”胡东芳说,出了问题,责任全在蓝师傅。
事实上,这也是目前困扰不少上海老字号眼镜店的问题。由此,茂昌把验光信息存入磁卡,有些店则干脆不外泄验光单。
细节二:挑架子片子小心“充片”
验光后是挑眼镜架和镜片,记者说,架子和片子一共大概千元左右。胡东芳说,对消费者来说,营业员一般是按他心理价位和对品牌的认识度来选择品牌。
架子方面则简单一些,学生和老年人,各有知名品牌,材料或者是半钛或者是纯钛,“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低价镜架,材料也低劣,这类低劣材质镜架戴久,可能会起化学反应,在耳边留下印子。”胡东芳说,挑架子前要问清楚。
至于挑片子,茂昌师傅和胡东芳都提醒,消费者小心“充片”现象,即有些小店拿着名牌镜片的包装,里面却是劣质货或普通货。三者之间,价格相差至少五六倍。
“我们鼓励消费者拿到镜片包装袋,如果是品牌,包装袋是唯一的,上面还有度数。如果事后有疑问,最好去茂昌总店二楼计量公正处或眼镜协会验证一下真伪。”胡东芳说。
细节三:开单细节越多越好
挑完架子和片子后,最后是开单。
由于记者没有选择定做特别要求的眼镜,胡东芳说,开单时,上面最好写明片子度数、架子型号、两者品牌,折射率等等事。
她说,如果有韩国特制,有特殊的要求,有些公司是以传真形式发到韩国,但这些尤其是品牌在单子上也要写明,今后投诉有利。
“配镜后,如果出现头疼、不舒服和眼睛疲劳,最好回到店里咨询一下。”胡东芳说,目前,我们有一些店已悄悄开设回访业务,经常问问顾客的近况,“但因为消费者观念问题,回访还不能大面积铺开。”
傍晚6点,本报记者离开茂昌眼镜。此时,胡东芳建议,影响眼镜质量的因素较为复杂,消费者自身的因素更容易被忽视。如果消费者能够了解一些验光配镜方面的基本知识,会减少和避免一些质量问题的出现。
【协会提醒】配镜五要点
对已装配好的定配眼镜,应适当检查一下眼镜的装配质量:(1)镜片与镜圈间应无明显缝隙,镜片不应松动;(2)左、右镜片表面保持相对平整;(3)两镜腿张开平放或倒放均保持平整,镜架无扭曲现象产生等。(4)对于半框架或无框架眼镜,应注意丝线无擦损或破裂现象,线孔位置相同,线结隐入锥孔里、无尖锐的线头等。(5)对于无框架眼镜,应注意边缘质量、螺钉紧固、无应变、螺丝帽不受损等。 眼镜巨头承诺“明白消费”
配一副眼镜,价格到底怎么算?本报近期“中国眼镜行业揭秘”一系列报道引起行业关注。昨天,上海市眼镜行业协会发来诚信承诺,倡议能否把“清洗、验光、配镜”等各步骤按质量明码标价,让消费者今后配镜能明明白白。
配一副眼镜动辄要七、八百元,甚至千元以上,为什么?本月初至今,本报连续刊发数篇文章予以重点关注。至今,报道引起包括吴良材、茂昌、红星、巴黎三城、现代观点等上海眼镜行业各巨头的关注。 为此,上海市眼镜行业协会特向本报独家发来承诺书,代表全体会员企业向社会承诺:为给消费者营造一个公平、诚实、信用、健康的消费环境,承诺不制假、不售假、不存假,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明明白白配镜,安安心心戴镜”的消费环境。承诺书还说,行业将严把质量关,杜绝任何一件瑕疵产品进入眼镜消费领域。
协会秘书长胡东芳说,强调“明白消费”,是想提倡一个新理念,即把“验光、配镜、清洗、修理”等各步骤按服务质量明码标价。
“以往,上述服务收费低廉甚至被视作一种无偿劳动。这不但对相关劳动者的价值有所忽略,也间接把一些必要的相关费用计算到镜架和镜片上,让一些消费者觉得配眼镜贵。”她说,在国外,这一做法已相当普遍。
胡东芳说,这是第一步,今后如何把理念落到实处,需要有关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此外,胡东芳希望,在市场细分化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应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眼镜,合适才是最好。
协会数据显示,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上海人均年眼镜消费达75元,年消费超过10亿元,占全国眼镜零售额10%以上。目前,上海正逐步发展为全国乃至东南业地区的眼镜销售中心、品牌中心和时尚发布中心。
第一现场透视制镜过程
昨天上午9点,本报记者走进上海全球顶尖光学公司———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的最新车房,即镜片加工所在地。这是车房首次向媒体开放。
■高档镜片,唯一“身份证”
一入车间,两台联网的打印机在自动接收订单,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分成白订单和红订单2种。前者是各大眼镜店通过传真形式传来的订单,后者则是网上商家直接下单。
在本市镜片加工颇具规模的上海宝利徕光学眼镜公司,则用红、黄、蓝3色归类各种厂家订单。
两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强调,订单自始自终会只有一张身份证,上面有详尽数据,事后消费者手中的镜片出现问题,拿来公司,通过几个标记,能查出问题所在环节、甚至包括当天的部门负责人。
■玻璃“面膜”,超声波“澡”
在豪雅这个车房,负责对镜片2次加工,即业内所说的加膜、加硬,还有染色等个性服务。上述程序,主要是为保障树脂片少受外界损伤,减少红、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
别看这几个步骤,镜片得经过大大小小几十道工序。举例说,为保持镜片绝对干净,整个过程,镜片要不断洗超声波“澡”———每次得要通过7个槽,由超声波控制。其中,前6道是各种配方的药剂,最后一道则是高纯度的纯水。
车房负责人说,再比如“加硬”,树脂片必须在液体玻璃液浸泡,好比涂个“面膜”;“加膜”则需要反复至少7层,保证80摄氏度温度下不脱落。
一轮下来,还得用投影方式检测镜片,仔细看表面是否存在肉眼难以观察的损伤。
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吴善珂总经理强调,上述概念,实际还不能涵盖一个小小镜片出厂前经历程序的科技含量,“关键是让镜片质量一直保持稳定的高水平,这对细节要求很高。”
来源:新闻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