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大众频道 >> 验光配镜 >> 验配指南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怎样戴好孩子的第一副眼镜

http://www.cnophol.com 2008-7-7 10:52:06 中华眼科在线

    当孩子们明眸善睐的时候,对于他们即将到来的近视,家长们显得很无助,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在眼镜后面认识世界,近视对他们来说是一生的烦恼,人人都是“四眼”。一天,不戴眼镜的孩子成为了异类,孩子们会好奇地问:不戴眼镜的人是不是很有趣?据有关调查显示,我省小学生中,眼睛近视的达29.7%,在学龄前和一年级就已经近视的达11.5%,而每上升一个学年,近视率就增长5个以上百分点,青少年综合近视率高达74 %。

  孩子近视已成了家长为孩子补课外的又一焦点问题。近日记者走访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时发现,新学期开始,医院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配镜热潮。由于青少年不适合做近视手术,配镜便成了矫正近视的最佳方式。然而在这配镜的热潮中,家长似乎显得茫然又无奈,不知孩子该不该配镜,又该怎样验配合适。爱尔眼科视光中心的刘东辉主任与冯兰副主任告诉记者,配镜实质是一个医疗过程,因而许多规范都应遵照医学进行。

    视力不好要查清

  刘主任强表示,青少年视力下降的原因有许多种,有时并不一定是由近视引起的,特别是一些弱视、斜视、先天性白内障等眼部疾病,也可能表现为视力下降。而这时很多家长往往误认为孩子是近视,随意配了眼镜,不但没有解决孩子的视力的问题,反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说孩子视力不好一定要查清楚。

    配镜之前要“打假”

  刘主任解释,青少年学生在看近物时,由于使用调节的程度过强和持续时间太长,造成睫状肌的持续性收缩,引起调节紧张或凋节痉挛,因而在长时间读写后转为看远时,特别是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用电脑,使眼睛不能很快放松调节,而造成头晕,眼胀,视力下降等视力疲劳症状。这种由于眼的屈光力增强,使眼球处于近视状态,实为假性近视。从症状上,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看都有视力疲劳、远视力不好而近视力好的特征。如果是假性近视则可通过适当治疗进行恢复,不需配戴眼镜。若是戴上了近视镜,并不会解除调节痉挛,反而会导致近视的发展。倘若患有真性近视,则必须通过佩戴准确的眼镜来控制近视度数的快速发展。

    把握验光是关键

  刘主任强调说,在视光学里,眼镜严格来讲是一种用以矫治屈光不正的“医疗器械”,不能草率的验配。由于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眼部调节能力幅度比较大,因此说在配镜时应该进行医学验光,通过散瞳验光消除调节作用的影响和由其引起的假性近视成分,用药物使眼部的睫状肌完全麻痹,在瞳孔散大的情况下进行的验光。根据散瞳验光的结果试戴镜片,这样才能准确地确定所需要的眼镜度数。原则上讲,15岁以下青少年配镜首先应做散瞳实验,充分放松眼睛后,再进行医学验光。一般验光配镜只需2个步骤,有时无法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而“医学验光配镜” 是由电脑验光、插片试镜、检影验光、调节平衡检查、医生检查、出具处方等5—6个步骤组成的一个细致、复杂的医疗过程。将传统的验光与眼部检查密切结合,注重眼部视觉功能的评判,按照综合的检查结果来正确评估其视觉功能和屈光状态,追求的是准确,以最小的度数,获得最好的视力。这样才能保证配出一副屈光准确、舒适健康的眼镜。

    选择镜片有讲究

  选择镜片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青少年应选择无色的树脂纤维片为宜,玻璃镜片易碎,会对眼睛造成损伤。而在选择树脂镜片是也参考它的散光轴位精确、光度准确、镜片不能有划痕,配制的眼镜片一定要符合国家颁布的质量检测标准,屈光度误差应在标准要求的范围内。刘主任进一步说,如果说不喜欢佩戴柜架眼镜,也可选择透氧性更强,使用期限更长,更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的RGP硬性隐形眼镜。

 

    来源:互联网

(责编:zhang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配镜,孩子,眼镜)的信息
  热门图文

太阳镜棕色最护眼

今年眼镜不忌粗黑 流行

暑假整形:必须了解的知

夏季最得宠的5款太阳镜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