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陕西讯 “我国65岁以上人群干眼病(眼干燥综合征)发病率为23.6%,高于国外同类人群干眼病发病率。”这是陕西省眼科研究所和西安市眼科医院联合在国内首次开展的“老年人群干眼病发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 这也是我国首次获得的关于老年人群干眼病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的最新数据,为我国干眼病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干眼病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从而引起的眼部干燥、泪液缺乏等一类疾病。该病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美国的发病率为15%,日本的发病率为17%。由于我国缺乏干眼病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因此对其临床研究和预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掌握我国老年人群干眼病发病的状况,上述两家单位的研究人员自2005年3月~2006年3月,在陕西省范围内采用问卷调查和特异性检查的方法,对1531例65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员、社区居民及农民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干眼症状、眼部损伤、手术、用药等。当被调查人员涉及表中一项以上内容时,研究人员均为其进行眼表荧光素、泪河带、泪膜破裂时间(BUT)及Schirmerl等特异性检查,以确定其是否患有干眼病。
检测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31人中,有干眼症状者472例,占总数的30.8%;在两项以上检查阳性者中,有361人被确诊为干眼病患者,占总数的23.6%。
据参加此项研究的西安市眼科医院杨华教授介绍,有4个因素可导致干眼病发病。一是泪液分泌降低。泪液乳铁蛋白含量直接反映泪液的分泌功能,中国人体内的泪液乳铁蛋白含量在40岁以后开始下降,随之泪液分泌也下降。二是自身激素水平下降。例如,闭经后引起的干眼可能是雌激素降低所致。同时,男性雄激素水平下降,也可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三是各种疾病影响,如风湿、类风湿、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均可引起反射性泪液分泌不足。四是长期用药因素。如长期服用降血压、抗抑郁症药物可导致泪液分泌减少。因此,对有明显干眼病诱因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合理使用药物,增强预防意识,减少干眼疾病对老年人群的危害。
来源:《中国医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