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眼: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正视眼。正视眼是指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来自5米以外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折后,焦点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这是一种眼睛屈光的正常状态。
正视眼的屈光状态图 近视:是指平行光线进入眼的屈光系统后,没有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远处的物体看不清楚。
近视眼屈光状态 远视:是指平行光线进入眼的屈光系统后,没有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在视网膜后形成焦点,近处的物体看不清楚。
远视眼屈光状态 散光:是指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各子午线方向的主焦点不能聚成一点,无论在哪儿都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物象。散光多与角膜曲率有关。
弱视:是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阻碍与抑制,而未能达到适宜的视觉刺激引起的视功能发育障碍。其医学定义为: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且不能矫正者为弱视。弱视不仅表现为视力低下,而且还没有完善的立体视觉。弱视具有早发现早治疗有效的特点,一般年龄超过12岁后治愈的可能性逐渐降低。
视疲劳:是在不良视觉环境下用眼不当造成的调节紧张、无力和近点远移。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充血、视物模糊、怕光,有些人甚至还会感到困倦和烦躁等。研究表明,视疲劳的主要特征为视觉对比敏感度下降,形觉辨别能力下降,这是视觉中枢疲劳的重要表现。其实,眼睛并不是非常容易疲劳的器官,在身体健康状况及视物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即使在相当长的时间连续看书或手工操作,也是不易疲劳的。 近视可分多种类型,对于广大青少年儿童因不良视觉环境及过度用眼造成的近视,大多属于调节系统近视。调节系统近视可有如下多种类型:
调节性近视:亦称假性近视,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超出常度,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
脑近视:由于大脑视觉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中枢异常导致的近视称为脑近视。大脑的视觉中枢是视觉形成和调节的司令部,过度用眼首先导致视觉中枢的疲劳、紊乱和抑制,进而会造成眼睛的视觉感受系统和视觉调节系统发生疲劳和异常。通常散瞳后屈光度不会改变,仍然表现为近视眼或远视眼。脑近视的概念和理论是近年来视生理及视光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混合性近视:真假性近视及脑近视同时存在的状态。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有较多的降低,但仍为近视,并且大多情况下仍同时存在脑近视和真性近视。当采用视觉生理频谱疗法针对脑近视治疗后,会有不同程度近视屈光度的降低。解除脑近视和假性近视后仍存在的近视,一般均为真性近视。少年儿童近视患者在学习任务繁重和身体发育过程中,开始多为脑近视+假性近视,若不能及时消除和缓解,则会逐渐演化为器质性的真性近视。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