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抗青光眼手术(主要是滤过性手术如小梁切除术和非穿透小梁手术)仍然基本上是以降低眼压为目的。滤过性手术是在角膜缘处通过手术方法造成一个漏口,使眼内的房水通过此漏口引流到眼外的球结膜下,在球结膜下形成一个房水的滤过泡,来缓解青光眼的高眼压状态,使眼压降低,从而保护残留的视功能(主要是视野和视力)。
青光眼手术后要定期进行复查,复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眼压、滤过泡情况、眼前房深度、视神经与视野的情况,另外也需要注意晶状体以及视力等改变。青光眼手术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视功能,从而防止患者现有的生存质量下降。因此手术后观察患者的眼压情况尤其重要,因为高眼压是造成患者视功能损害最重要的原因。一般而言,对存在重度视野损害的晚期青光眼,理想的眼压或称目标眼压应降低至12毫米汞柱甚至更低,而轻、中度青光眼应降低至17毫米汞柱甚至更低。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
手术后理想的滤过泡应当是弥散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的滤过泡可能因瘢痕化而消失,或者是包裹局限、薄壁等改变,这些均可影响房水的引流,从而影响手术后眼压的控制。对此有时需要眼科医师进行处理。青光眼术后早期(通常在1~2周)常有因滤过不均衡造成的眼前房深度较浅、甚至是低眼压改变,2周后通常较少再出现前房深度变化。
在青光眼手术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的保健重点是对患者的视野、视神经进行监测,这对观察患者的视功能是否进行性恶化是至关重要的。其原因一是部分患者的眼压控制不理想,也就是未到达目标眼压水平;二是有少部分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并不是造成其视功能损害的全部因素,也就是说,有部分非眼压因素存在,这是目前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在这些因素中,有部分为视神经的血液供应障碍。所幸的是这样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较低。
有条件的患者应尽可能进行自动静态视野检查和眼底的视神经照相检查(图)。这两种检查的优点是多次检查后可进行病情进展与否的监测,但前者是主观检查,应先确定基线视野,有时需要2次甚至多次的检查,一般应选择前后两次结果差别不大的视野作为基线。国际上通常用的视野计为Humphrey或Octopus视野计手术后一个月内应至少每周测眼压一次,如果眼压稳定在正常范围,以后可每月一次。视野检查和眼底照相检查的频度因人而异,病情稳定的一般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
青光眼手术后完全可以进行正常生活,在饮食方面并无特殊要求。患者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自己喜欢的运动,但应注意眼部尽量勿受外伤。一些银杏叶、灯盏细辛制剂可能具有一定的视神经保护作用,相关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有相当一部分青光眼患者在青光眼手术后白内障发展得相对较快,尤其是老年人,这在随访检查时应予以注意,必要时需再次手术治疗白内障。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