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力不良甚至发展为近视,很多人都将其归于遗传因素的影响。这样说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尽然。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引起近视的原因不仅有遗传因素的影响,还有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是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说法,目前仍是一种推论。甚至有部分医学专家认为,在目前儿童视力不良率增高中起主要决定作用的并非就是遗传因素,很有可能是环境因素在起着主要决定作用。
对于儿童视力不良的发生,环境因素的主要影响是光线问题。虽然光是视觉产生的根本因素,但光线的强弱对儿童视觉发育影响极大。一般情况下,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是在出生后几个月至2岁前后,也就是说,婴幼儿期是视觉发育最重要的阶段,这种视觉发育的重要时期还将延续到6岁左右。在这一时期孩子的视觉发育适应于偏弱的光线,如果孩子在这一时期长期受到强光刺激,就会造成视神经系统的损害,直接影响日后的正常视觉发育。
目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婴幼儿形成刺激的强光源不少,除了一些高度数的灯泡外,居室内闪烁的荧光灯、顶灯和壁灯,以及没有遮光的裸露灯都会产生光线较强的直接眩光和放射眩光,以及变色光等,这些光线可刺激婴幼儿的眼睛。特别是在夜间父母给孩子喂奶、换尿布时,突然开灯所形成的强烈眩光、变色光对婴幼儿眼睛的刺激性更大。对此,有关医学专家是这样解释的:视细胞分为锥细胞和杆细胞。
锥细胞感受明视觉,主要位于视网膜的黄斑部;杆细胞感受暗视觉,分布于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内。黄斑中心凹既无血管,也无其他细胞的阻碍,由锥细胞直接构成。这样,当婴幼儿长期受到直接眩光、放射眩光和变色光刺激情况下,就会使得黄斑中心凹的注视力下降,对正常目标失去敏感性,阻碍了黄斑视力功能的正常发育。
同时,长期的强光刺激还可使得暗视觉得不到锻炼,造成杆细胞的功能也被抑制,导致视力和暗适应能力都会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婴幼儿对强光的依赖和对弱光的不适应,从而形成幼儿视力不良问题,为日后发生近视或弱视留下了隐患。因此,婴幼儿期的光线过强是儿童视力不良的主要“罪魁祸首”,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