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值个体化矫治近视技术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波前像差lasik手术和Q值lasik手术之父——瑞士苏黎士大学、德国科隆大学教授赛勒(TheoSeiler)博士第六届国际视光学会议上表示:Q值手术是目前最好的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技术,在术后效果及手术的安全性等方面实现了更高层次的飞跃,代表了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对视觉质量的关注催生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技术
近十多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深入开展,PRK、LASIK、LASEK等手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近视患者接受,取得了很好的视力效果。但同时,有些患者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夜间眩光,夜间视力下降,雨天、大雾天不清晰等,这就是视觉质量不高的问题。
这是由于常规的Lasik手术仅能消除近视、远视、散光等低阶像差,而不能消除真正影响视觉质量的球差、慧差、不规则散光等高阶像差。常规的lasik手术,就像部队“按号发军衣”一样,用几种固定的治疗模式治疗具千差万别的病人,只能矫正低阶像差,不能充分发挥其真正的视觉潜能。 人们要求改善视觉质量的呼声,促使科学家们开始对波前像差的原理深入研究并将其概念引入到矫治屈光不正中。波前像差是用光线的矩阵轨迹形成波前并和理想的球面波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存在着几何像差,这种理想波面与实际波面之间的光程差叫“波前像差”。它是一种继常规LASIK手术后的更新屈光手术方法,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人眼的高阶像差,进一步提高手术后视力和手术后视觉质量。 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的存在问题
1、瞳孔、调节等多种因素会影响像差仪检测精确性。
2、术后高阶像差多数仍增,但增加幅度小于常规手术。 这就意味着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消除部分高阶像差的同时又产生新的像差,特别是手术中又人为地引入了新的球差,对视觉质量造成困扰。 3、 像差仪检查结果与激光及术中眼球跟踪系统尚无法精确对合。这有可能会导致切削错位,不仅达不倒完美的视觉质量,甚至造成反效果 。 4、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需要切削较多的角膜资源,并受近视度数的限制,只能在少数人群中展开(近视600度以下),这就把许多高度近视及角膜不够厚的患者挡在了门外。
Q值引导LASIK横空出世达到完美视觉
由此,人们对更完美的近视矫治技术,更完美的视觉质量的追求十分迫切,此外,更多的人,包括高度数的近视患者,都希望能够享受到个性化的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的视力水平和完美的视觉质量。 经国外眼科专家和科技人士数年临床研究、分析,发现在影响视觉质量的高阶像差中起主导和决定性的因素是球差,影响率达95%以上,于是Q值引导LASIK就横空出世了。
Q值是几何物理光学名词,Q=-e2,在人眼中反映角膜非球面特性。天然正常的角膜为非球面,每一个人均有自己的非球面特性(Q值),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 Q值引导的LASIK手术根据个体角膜的非球面特性进行角膜个体化切削,保持角膜的非球面特性,犹如对每个人“量体裁衣”,使治疗精度与效果出现飞跃发展,部分人术后视力达到 2.0 以上,远远超过术前矫正视力。
实践证明,Q值手术能有效地减少球差,使患者角膜的非球面个性得到重塑,术后视觉质量较常规和波前像差引导LASIK好,还可以避免出现眩光和夜间视力下降,使晚上、暗光下视觉质量都和白天一样好。
更振奋人心的是Q值引导LASIK适应人群范围更广(从50度到1400度),角膜切削量较常规和波前像差引导LASIK更少,术后剩余角膜厚度更厚,更安全,是真正让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的个性化矫治近视手术。因此Q值手术自面世以来就一直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和喜爱,深得同行医生的关注和好评。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