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大众频道 → 眼睛保健 → 电脑族眼保健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成药“放松”视疲劳

http://www.cnophol.com 2009-10-26 13:29:49 中华眼科在线

  视疲劳是因为持续近距离视物之后出现的视蒙、眼胀、眼部干涩、灼痛、眼及眼眶酸痛等症状,以及头痛、恶心、乏力等周身不适的一组综合征。随着电脑、电视等家电的不断普及,人们对眼睛的使用强度和密度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视疲劳发生的人越来越多。现代医学对其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予以中药治疗,往往可收显效。

  中医认为,视疲劳多为肝血不足,肝肾阴虚所为,应予养肝益肾,选用相应的中成药治之。

  一、内治法

  1、肝血不足型主要表现为,视力疲劳,视物模糊,眼目干涩,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予以养血补肝,可用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当归养血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或当归养血精亦可);复方阿胶浆,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阿胶补血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

  2、肝肾阴虚主要表现为视疲劳,视物模糊,眼目干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甚或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当滋补肝肾,养阴明目,可选用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或杞菊地黄丸(浓缩丸),每次8丸(每瓶200丸),每日3次,口服;首乌宁,每次9片,每日3次,口服;明目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精乌冲剂(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

  二、外治法

  1、珍珠明目滴眼液每次1—2滴,每日3—5次,双眼交替进行。

  2、麝珠明目滴眼液每次1—2滴,每日3—5次,双眼交替使用。

  3、千里明眼膏每次2次,午休及睡前进行。

  4、千里明滴眼液每次1—2滴,每日3—5次,双眼交替使用。

  内治与外治同时进行,效果更佳。

  视觉疲劳是由于长期近距离目视之后出现视模糊、眼胀、干涩、流泪、眼眶酸痛等眼部症状及头痛、眩晕、恶心、烦躁、乏力等全身不适应的一种综合症。

  视觉疲劳的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肝郁气滞、心脾两虚所致。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复杂,主要与视器官方面因素、身体因素、工作学习环境等因素有关。

  目前,对视疲劳的治疗方法主要有:

  视觉缺陷光学矫正:充分散瞳后检影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应特别注意光学矫正的准确性,镜片的质量,以避免任何微小的误差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眼肌训练和手术:此法适用于眼肌性视疲劳,多采用目视机训练方法,若不奏效则可以考虑实施眼肌矫正手术,但疗效尚不肯定。治疗眼部及全身性疾病。注意用眼卫生和改善学习、工作环境。

  中医中药治疗:长期临床研究证明,中医中药治疗视疲劳有其独到之处,不仅能消除或缓解眼部症状,而且对全身症状也可以有明显改善,特别适宜于因身心因素所致以及无法配戴矫正眼镜、以及无条件进行眼肌训练和手术失败者。常用的中药有黄芪、柴胡、熟地、五味子、淫羊藿等,以便于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舒肝解郁、养血明目。在剂型上既有内服之汤、丸、片剂,又有外用滴眼药。还可以配合进行针灸、推拿、理疗等辅助疗法,充分体现出其标本兼治、适应症广,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和特点。

    来源:互联网

(责编:zhang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视疲劳,视力,中医,中药)的信息
      热门图文

    秋季 阻击眼部干纹蔓延

    解决眼部问题 爱上清秋

    眼妆窍门改善浮肿金鱼

    秋日明眸护理点睛之术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
    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