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大众频道 → 眼睛保健 → 日常眼保健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人体衰老从眼睛开始 防早衰从眼睛开始

http://www.cnophol.com 2009-11-5 9:01:21 中华眼科在线

  不少人都听说过“人老从腿开始”,站在眼科医生的角度,我说“人老从眼睛开始”。老花眼其实就是眼睛开始衰老的一种表现。

  一天,一个40来岁的女士前来就诊,她说:“近段时间视物极易疲劳,看书时间稍长就两眼昏花、胀痛。”我给她检查,远视力是1.5,近视力是0.5,我心中有数了,给她试着戴+1.50D的镜片看报纸,她一看,高兴地说:“清楚极了!这是什么眼镜?”我说:“这是+1.50D的镜片,就是通常所说的150度的老花眼镜,你的眼睛属老花眼了。”她心有不甘地说:“我怎么40岁多一点就要戴老花眼镜呢?”

  我们通常所称的“老花眼”主要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力下降造成的。老花眼常常随着年纪的增大而度数增加,一般来说,每增加5岁约增加1个屈光度(就是平常所说的100度),没有屈光不正的人约45岁左右就要配戴老花眼镜,而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戴老花镜的年龄会稍微提早。如果原来有近视眼,需要配戴老花眼镜的年龄通常会相应推迟。

  从理论上讲,有450度左右近视的人,终生不需要配戴老花眼镜。而有高度近视眼的人,当他年纪大时,看近物时也需要戴上一副度数较低的近视眼镜。原来是远视眼的人,配戴老花眼镜的年龄就会比平常人要早一些。但是如果患上了白内障,也许原来有的老花眼的度数反而会减低,甚至不再用戴老花眼镜看报、读书,所谓的“六十花甲转少年”的现象往往就是指的这种情况,但是千万不要高兴过早,有些人还误认为这是返老还童的现象,其实,这种“好景”是不会长久的。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结构不合理,现在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腰椎颈椎病已经不是老人的专利,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本应属老人病的退变性眼病如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眼底病变,在年轻群体中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加上现在人们越来越依赖电脑,整天对着电脑,因此包括老花眼在内的各种退变性眼病的发生都会提早。

  要避免眼睛过早衰退,就要好好地保护眼睛,做好以下几点———

  1.多吃清淡、少食油腻:吃香喝辣虽然饱了口福,但是长此以往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肯定会伴随你,随之而来的就是高血压眼底病变、糖尿病眼底病变了。

  2.多运动、少用眼,多望远、少看近:运动好处岂止是锻炼身体?眼睛也得到休息,望远还可进行远近视野交换,以放松眼调节肌,防止视疲劳。

  3.巧护眼、常眨眼:对养眼护目来说,“休息”两个字最重要,繁忙的工作应该巧安排,尽量能给一点“用眼空档”。当眼睛感觉不适、疲劳时,连续眨眼10-20次,可帮助泪液分泌滋润眼球。

  4.不抽烟,多喝水:有研究表明,晶体混浊的发生与缺水亦有关。宜用枸杞子、龙眼肉、杭菊花、绿茶叶等泡茶喝。绿茶、枸杞、菊花、龙眼肉等有较丰富的维生素A、C,有滋养肝肾明目作用,常饮有利视力。若体质属“寒底”的人绿茶叶可少放,或改用普洱茶。

  只要有恒心,其实要做到以上几点并不难。如果已出现老花眼,应到眼科验眼,佩戴合适的老花镜,千万不要随意购买。

  来源:中国眼网

(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老花眼,视力,保护眼睛)的信息
      热门图文

    秋季 阻击眼部干纹蔓延

    解决眼部问题 爱上清秋

    眼妆窍门改善浮肿金鱼

    秋日明眸护理点睛之术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
    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平安健康网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